五一劳动节,致敬我们的造纸人!-财富纸业传媒
5月1号,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节来了,首先祝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节日快乐!你们辛苦啦!
想知道各位的小长假是如何度过的呢?今年的劳动节还是由财富君陪伴大家哟。
劳动节的由来
每一年都过节柳条人,但大家知道劳动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吗?
首先来科普一下,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1920年5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劳动节。
劳动节起源于19世纪工人运动。受剥削的劳工阶层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奋起反抗,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游行示威。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正式确立5月1日这一天为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如今,劳动节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政治意义渐渐减少,表达对每一位踏实的劳动者、对“劳动”本身的敬意,我想才是我们今天这个劳动节的主要目的。
那么豫北监狱,对于我们造纸行业来说,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必须致敬伟大的劳动人民——“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者啦。
首先,来回顾一下造纸术的发展历史。
造纸术的起源及发展(图解)
古法造纸术的现代传承
造纸术的发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造纸的工艺在不断变化和改善,但古老的造纸法仍在全国各地造纸人的坚持下传承了下来。为他们这份难得的坚持和匠人精神而点赞!
贵州丹寨
在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有一处特别的秘境——一个深在1500米以上的天然大溶洞中,有一个纯手工造纸作坊,使用距今1000多年前的古法造纸术戴佳乐,制造出纯天然、无污染的高端纸产品,备受书画家的喜爱。并在工业造纸盛行的今天,赢得高端纸市场的一席之地。
高高的溶洞下,纸浆池边,造纸师傅们正在专注地抄纸。师傅们用模具从纸浆池中舀起纸浆,双手用力,反复摇晃、摆动模具,使纸浆在模具中均匀平铺,然后出纸,整个过程短短几十秒,一气呵成。
据古法造纸传承人王兴武介绍,古法造纸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有18代了,现在主要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整个作坊主要生产三种纸,第一种纸是文物古籍修复用纸,这种纸的工艺最复杂,它要求造出的纸的纤维与文物古籍的纸的纤维保持一致;第二种纸是书画用纸,这种纸是基地现阶段销量最好的纸,用于书画创作,较之宣纸江耀城,它能更长时间保存书画作品,使其不易损坏,为书画家们喜爱;第三种是花草纸,这是王兴武独创的一种纸,这种纸是将植物花草等镶在纸上,形成纸画,是供游客体验造纸用的。
王兴武说多利网,运用古法造出的纸与现代工艺造出的纸相比,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纯手工、纯天然、无污染。古法造纸以当时的构皮树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原料,是真正的无污染。“从这里流出去的水香山网,我们还拿去稻田养鱼”。一张纸的制造,单说制纸浆,从水沤、浆灰、煮料、河沤……,需要花费45天的时间,整个造纸过程有120到工序,全部是手工完成制作。
二是造纸用水。穿洞里的水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呈现出弱碱的,造出的纸的PH值在7.5到8之间,符合国际造纸标准。王兴武说他们也在其他地方试过,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全世界只有日本和纸和丹寨古法造纸能达到这个标准。
目前,王兴武的造纸基地有26户88人在造纸,每年年产值能达到500万元。为了保证纸的质量,王兴武没有扩大产量,按照88人纯手工制造,每年的产量最大值也就在500万左右,再多的话就造不出来了,而且也会影响纸的质量;同时,王兴武要求陈诺仪,制造一般的纸,需要师傅有3年的造纸经验,制造书画用纸需要20年经验,制造文物古籍修复用纸需要师傅有30年的经验,以此保证纸的质量。
贵州毕节
在贵州省毕节纳雍县沙包镇,至今仍传承着古法造纸的独特技艺,有“古法造纸之乡”之称。该镇大寨村以且河两岸生产的构皮纸(又称白纸),洁白、柔韧、耐磨、耐折、精细、质密、防蛀、防潮,是誊写古书和修复文物的上佳之选。
造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对于古法造纸的起源时间,有的说是清初,有的说有两百多年历史。据《纳雍县文史资料》记载:“光绪初年(1878年前后),抄白纸的手艺就已传入纳雍,其历史源远流长。”
据以且河两岸当地年长的老人介绍,清光绪初年,四川人(亦有说遵义人、郎岱人)周世友、周世全(音)兄弟二人流落到大寨村,想找个合适地点重操旧业——抄白纸。
臧健和他们先到扯瓜河,见河水时有浑浊,水流湍急,且原料缺乏,不适于抄白纸。后来,他们又到以且,落脚雷家,发现以且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流量稳定,便于清洗构皮,当地四周山上构树高大挺拔,茂密成箐,原料丰富,适于造纸。
周氏兄弟在雷家的帮助下开始抄白纸,并将手艺传给雷家,雷家先抄纸者为雷世太。此后,抄纸手艺逐渐传给以且其他姓氏,再逐渐传到纳雍县雍熙麦子沟、乐治蚕箐、寨乐野鹿山、居仁糯克等地,甚至传到周边县市。
抄纸工艺复杂而繁琐
在以前,主要是用构皮抄白纸。一般在开春后,构树长出新叶如拳头大小时,就可以将构树黑色外皮,晒干打捆,置于干燥通风处,造纸时即可取出。
抄白纸的构树树龄一般以一至二年为佳,嫩的构树所产构皮少,纤维韧性差;老的构树黑色外皮不易去除,纤维粗糙,蒸煮不便。
试剂当地称滑水,又名纸药,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原料。试剂有如下作用:做悬浮剂,使纸浆不下沉;增加纸浆粘滑性,使翻帘、揭纸容易;改善纸张物理结构,使纸张交结更为紧密;调配纸药浓度,是考验一个纸工技术的重要工序。
据了解,纸药的原料有野生猕猴桃藤条、铁坚杉等。野生猕猴桃在以且分布广泛,因此,最初以且造纸使用的试剂多为野生猕猴桃藤条。使用时,取野生猕猴桃藤条切细捣碎泡水,过滤后加入槽子中制浆。一天一配,头一天泡水,次日使用,每次使用藤条约5公斤。
再后来,当地又有人用聚丙烯酰胺做造纸试剂,但与杉树根试剂相比,聚丙烯酰胺使用方便,但所造之纸不如使用杉根光滑。据了解,以且古法造纸的器具有帘子、窑子、踏碓、槽子、滑缸等。
盼古老技艺再现辉煌
以前白纸以刀为单位进行买卖,最初以80张为一刀,现在普遍为50张一刀。白纸除销售到周边县市外,还远销云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地。
以前古法造纸以家庭式作坊进行,忙时耕地,闲时造纸,季节性强,灵活性大。壮年纸工,每天可抄纸1千张左右,湿纸叠至12厘米左右,压干则有7厘米左右;若抄纯构皮纸,每天用料(干构皮)10公斤,抄纸20余刀。如果按每刀23—25元计算,每天进账约500元,除去成本,每天纯收入近100元。一个家庭每年可造纸1万多刀,收入3—4万元。
古法造纸技术在以且落地生根后,由于手艺轻易不传人,起初只有四五家抄纸。后来,大寨村把生产白纸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村有130多户人家从事白纸产生,很多村民借此脱贫致富btsow。
为让这古老技艺再现昔日辉煌,目前,沙包镇政府正在积极筹划,拟在大寨村小屯上建设古法造纸休闲体验项目,将古法造纸的保护传承和乡村体验旅游结合,带动周边其它产业的发展。
浙江泽雅
泽雅位于浙江温州瓯海西部,在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间,云雾飘渺的竹海深处,静静散落着如此多的古老村庄,比如宗族传承近千年的陈岙村,有着古老造纸文化的水碓坑村以及古朴幽静的桂川村……这些村子许是藏的太深,受世俗侵扰甚少,因而不少独特古老的文化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延续。
水碓坑村:千年古法造纸活化石
水碓坑村座落于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村里多为清代民居,沿着村前小溪依山而筑,错落有致。这里青山绿水齐越节,人文景观丰富,古桥、古樟、古井、古寺众多,古朴风雅,而古老的筒车引水、纸槽捞纸、水碓捣米、盘转梯田、林间竹径和云中人家又构成了极美的山水田园画卷。来这里可以赏清风明月,品乡野美味,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传承千年的造纸术。
泽雅屏纸腌刷用的水池,将晒干的竹子放至石灰水塘里浸泡,要泡50—60天才能沤熟正在捞纸的村民,村里几乎人人都会用古法造纸。
据村里的潘氏族谱记载,600多年前的元末,泽雅的先民为避战乱从福建迁居而来,同时也带来了造纸术。从“南屏纸”到“泽雅屏纸”,就这样沿袭下来,现在孙安琪,这里明代时的造纸遗址四连碓还在。
泽雅屏纸制作工序繁多,需经过砍竹、做料、腌刷、爊刷(煮料)、洗刷、捣刷、踏刷、淋刷、烹槽、捞纸、压纸、分纸、晒纸、理纸、拆纸、捆纸、印记等72道工序,其中一些流程甚至比《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更古老,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之一。
陕西起良
秦岭北麓周至县九峰镇起良村的蔡侯纸文化苑,坐落在起良小学的旁边。
起良村历史上就因造纸而闻名天下。起良造纸源于汉末,盛于两晋,从汉代起就是造纸“重镇”,曾为皇家造纸坊。
据传,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造纸被封为龙亭侯的蔡伦因宫廷斗争株连,被迫在其封地——洋县龙亭镇服毒自尽。他的族人为避免遭受牵连,向北逃出秦岭,在秦岭北麓沿山一带隐姓埋名。其中有两家人逃至当时的利泽里刘地(即今日起良村)。为了感谢村人的收留之恩,他们将蔡伦发明的造纸工艺原原本本传授给了当地村民。也因为传统的造纸工艺工序极其复杂,而且需要大量人手,于是起良村当初的刘姓、周姓、张姓等就结为互助组来造纸。文化大革命前李丞责,起良村几乎家家户户仍有纸坊,每个纸坊均设有“纸圣蔡伦祖师爷”的牌位和画像。现如今,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村里都会举行祭祀蔡伦的大型民间活动。
据周至县志记载,起良村明朝前叫利泽里刘地贝迪奇,由于村里人都从事造纸,无人种田打粮,当时,任大理寺评事的刘垂芳联合太傅卿赵于魁上奏万历皇帝,请求鼓励起良人专门从事造纸行业,扩大生产规模,舍弃该村的田税粮赋,皇帝恩准,因此村名改为“弃粮村”,最后根据谐音更名为“起良村”。
古老的手工造纸术操作工序十分复杂,出一张成品纸要经过36道大工序和72道小工序,而且基本靠人力完成,需要付出超常的体力才能完成。在起良村,过去的家庭妇女们除了要做日常家务外,还要从早到晚在土墙上晒纸,这就有了时至今日仍在周至、户县沿山一带流传的谚语——“有女莫嫁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直到1974年,受工业造纸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起良村千年碾砸构树皮的声音,一夜间戛然而止,造纸用的工具逐渐被全部损毁。
古法造纸:文化遗产焕发新魅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长国人志气,开幕式上不断展现的中华文明成果更是令人心潮澎湃。时任起良小学校长的刘晓东坐不住了,张俊才他想,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法造纸这门传统技艺在起良村祖祖辈辈传承1000多年,尽管工业技术飞速发展,但这独特的文化遗产决不能失传。
2010年,退休后的刘晓东开始踏上创业的新征程。
“蔡侯纸”俗称汉麻纸,完全采用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和用楮树(构树)皮做原料,全过程纯手工溪上遇雨,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品,对人和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伤害和污染。
说到“蔡侯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刘晓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春暖花开就能快一点,天冷的时候就慢一点。从泡构树皮开始,前后制作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因为古法造纸就是一个绿色环保、不停反复的复杂流程。历经泡皮、蒸皮、踩皮、踏对、切番、舂倒、打浆、杖道、捞纸、压纸、晒纸……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严格命定天堂,一张纸从原料到成品,历时一个月,经千锤百炼方才成形,整个过程采用最原始的工具和传统的工艺。”
谈及复原古法造纸初期的艰辛,古法造纸传承人、刘晓东堂弟刘李杰感慨地说:“从传习所生产出第一张蔡侯纸,到如今每天300张的产量,并没有产生过太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个‘蔡侯纸’,刘晓东除了把自己有限的收入全部投入进去之外,还把我们家族的众多兄弟姐妹都拉了进来。古法造纸离不开传统工具,这些工具的收集和准备完全按照原来规格重新制作。且不说花去的费用,单要通过那些老艺人们的记忆把这些东西原模原样重新恢复就不容易。有的几经周折做成了,却不合格,只好拆了重做。为了寻找捞纸用的‘纸汉石’,刘晓东几次深入秦岭耿峪沟内几十公里,才找回了石板;为了找制作架子的材质干楸木,2010年的冬天,他顶着风雪跑遍了周边多个乡镇,才找回了几个板头;为了寻找制作帘子的马尾丝,他先后托朋友在宁夏、内蒙古、河北几地来回奔波……”
构树皮本身有药用,古法造出的“蔡侯纸”不只是用来书法绘画,还可以用来包点心、蔬果、中药,白酒厂还用它加藤条等制作成高档白酒原浆沉淀的盛器,此外它还是秦腔演员的卸妆用纸。早些年,起良村的土房糊墙糊顶棚就用“蔡侯纸”打底,结实耐用梵你卡波。就连骨折后用“蔡侯纸”抹上药,贴合固定身体部位,不仅透气,而且治愈快林保坚尼。
起良村里戛然而止的造纸声,在2010年农历三月十六蔡伦生日这天再度响起,中国汉麻纸制作技艺传习所通过恢复传统古法造纸技艺,造出了第一张“蔡侯纸”帝临武侠。
走进中国汉麻纸制作技艺传习所,手工造纸所用的工具一应俱全。蔡侯纸唯一的原料——构树皮整齐地堆在房角。收购构树会不会破坏植被?刘晓东笑着说:“才不会。秦岭山里有大量野生构树,手腕粗的构树砍伐后,第二年会长上来,而且一年时间会长得比原来还粗。”
汉麻纸整个制作过程,做工非常严格,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前功尽弃张天师传奇。总的加起来共有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这和史料记载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一张蔡侯纸需要历经千锤百炼方能完整出炉。古法制造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最重要的是打浆、捞纸和晒纸三个环节。刘晓东说:“浆好纸才会好,我们做浆不用烧碱,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创业7年来,刘晓东陆续投入500多万元,其中举债近400万元。“‘蔡侯纸’纸寿千年,自然毛边、纸质坚韧。在我们的博物馆里,还有一张保存至今用起良手工麻纸制作的清代道光年间的地契。虽然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但这张手工麻纸除了颜色略显陈旧外,和新制的手工麻纸并无两样,捏在手里光滑并富有韧性,稍作用力竟然也撕不破,微微泛黄的麻纸透露出古香古色的清韵。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有彰显国粹、启示后人的作用。目前,起良古法造纸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申报成世界级非遗,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个宝贵的财富……”
当然了,坚守在造纸行业各个岗位的大家也都值得尊敬!
最后,财富君祝大家
节日快乐~步步高升!
材料来源:亚太森博广东纸业、贵阳网、川江都市报、凤凰旅游、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