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键,看清《我不是药神》-墨哥影像抢钱袋鼠
懂电影 更懂得你
过去这一周,你听过多少关于《我不是药神》的吹捧?
“豆瓣9.0的神作”、“少有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首周末票房破13亿”等等,似乎一切的赞美之词都无法表扬它的好。
但是《我不是药神》只是一部电影,请你认清现实与美梦的距离乌龟也上网。
观点一:《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改编得太过戏剧化
我们都知道,故事男主角“程勇”的原型来自于陆勇先生,但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程勇”被设定成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身体健康的商人,而原型陆勇先生是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这种人物背景的设定直接造成了人物动机的不同。
因此,我们看到了“程勇”这个角色一开始的动机是逐利而非救人,然后在遇到阻力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退出而非坚持。这样的改编显然更符合电影的三幕式剧情,戏剧化的角色形象其实是刻意塑造“英雄”的过程,恋伊升降晾衣架也可以理解成是我们在“造神”而非原本存在的形象。
所以“程勇”的形象很成功,但是他真的让你记住了吗?
彭家驹观点二:人物动机本质的不同导致事件结果不同
本片中的“程勇”最开始的动机是为了谋取利益,而非救人。但现实中的陆勇先生则是先救自己再救人重铸官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程勇”贩药首先是为了钱而非救人,也就是说如果印度药出现了问题,他首先选择的是自保而非救人,说难听点就是“谋财害命”旬邑唢呐。但陆勇先生不一样,他先服用过了印度药保证不出现问题时,才向其他病友推荐此药,并且不存在谋利心理,有种“神农尝百草”的心态。
所以,片中最后“程勇”被抓判刑后仅仅是患者们来送行,现实之中则是病友联名上书为陆勇先生证明清白。
两者其实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前作违法犯罪需要被监禁,而后者并无罪名。
观点三:请勿妖魔化外国制药企业
本片中赋予外国药企代表明显的反派形象,甚至给人一种“资本推动执法机构”的错觉,这给人造成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
药价高企,确实给人一种“制药企业利用救命药谋暴利”的错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李晗风。制药企业为了研发一种新药、尤其是这种重大疾病的药物,往往需要投入几十亿、上百亿的研发经费。而且研发并非百分百成功,有时候花费无数时间、人力和财力却换来失败的结局。因此每颗天价药的背后其实是研发人员的呕心沥血,人家赚回血汗钱也无可厚非。
而且药价并非是企业自己确定的医道无双,市场终端的售价其实包含了很多部分。以本片中的瑞士格列宁来说,当时在中国卖2.3万元,日本1.7万元,韩国1.6万元,澳大利亚1.5万元,加拿大1.6万元,美国1.5万元人民币!那么,其中的差价真的是瑞士诺华制药黑心赚走的吗?
观点四:现实主义题材过了审是电影市场的奇迹?
很多人看过电影后,不由得惊夸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能够过审简直是奇迹。
那么,本片是触及了某些人的软肋了吗?显然不是!
上面说过,本片将国外药企直接推向患者的对立面。显然主创们这么做,是在刻意回避某些问题,更顺带拍了一下马屁神厨小福贵。可以看出八大浪费,现实题材想要过审并不是不可能,只需要稍微转个弯、讨个巧依旧可以过审。
很多人会拿这部电影跟韩国电影《熔炉》去相比,但是真的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吗?显然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真的想要剖析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应该深入探讨问题而不是拐弯抹角、隔靴搔痒。只有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真正称得上现实主义。
观点五:《我不是药神》真的算得上神片吗?
自上映以来雷殿生,《我不是药神》在豆瓣上一直保持着高分态势。
从最初的9.0傅莹简历,上映两天上涨到9.1,直到现在回落8.9分。上一部超过9分的中国电影是16年前的《无间道》,可以说《我不是药神》这样的评分足以让它载入中国电影史告别紫禁城。
但是《我不是药神》真的能够成为神作吗?答案是不能曹德信。
即便其他影评号一致吹水王传君的演技突破、谭卓的投胎般演技,但是他们的演技真的能够让这部电影锦上添花吗?算不上!这部电影里的演员们只能算是演技在线融悦山居,但真的要说他们演技炸裂,那只能说他们之前的演技太差才给你们造成这样的错觉。
剧情就更不用说,与事实大相违背的戏剧化改编确实搞笑又催泪。这种感觉是否似曾相识?是否还记得《战狼2》曾经带给你的快感?没错!就是那种感觉。
才上映不到两周的《我不是药神》已经狂揽了超过25亿的票房,作为暑期档又一现象级的巨无霸,延期下映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钋-210,那么最终又能够拿下多少票房呢?
一、剧情指数:★★★★
二、主演指数:★★★★★
三、视觉指数:★★★★
四、配乐指数:★★★★
五、创新指数:★★★★
六、推荐指数:★★★★★
(每个指数满分为7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