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下一站:借力、人才、环境-金融时代网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用普及度的提高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规模占比持续攀升,销售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一些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与各种第三方互联网公司相互融合,促动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笔者通过追溯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剖析当前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困惑九皇妃,供同业交流。
一、发展趋势:雏形、晋级、重构
互联网保险发展阶段,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为了便于研究,按照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技术水平,笔者将互联网保险发展可分为雏形、晋级和重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雏形。
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刚刚起步,线上世界还是一片空白。互联网保险概念多停留于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类似于保险电销,保险业内、业外人士多数认为,互联网仅是保险的一个销售渠道。大家对于什么是互联网以及保险如何嫁接互联网还没有深入的认知。在这一时期,对于消费者、从业者还是投资人,互联网保险仅仅是便捷的一种购买手段而已。
第二个阶段:互联网保险的晋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技术是主角。技术创造了新的产品。如UBI车险,通过车联网数据收集车主的驾驶行为,通过在汽车上安装设备采集注入转向角度、油门踏板深度、发动机温度、排气温度等信息,从而根据不同的驾驶个体行为来厘定车险费率东平生活网。技术同样创造了平台姐馋网,与多数行业外互联网公司一样,互联网保险也移植了诸如其他行业的比价平台等模式,一些健康险公司搭载了还有在线问诊等服务蜣螂怎么读。
此外技术还优化了保险购买、理赔流程,提高了用户服务体验。这一阶段很多发展起来的产品,往往都是依靠体验而取胜的。除了客户接触较多的车险产品外南斗水鸟拳,意外险、健康险、重疾险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标准化、短期化,在理赔上也开始尝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网上索赔。
第三个阶段: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构阶段。
经过了第一、二阶段的发展,整个互联网保险在产品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提升,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的购买模式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想要在产品模式或产品机制上创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可创新的点,可能早就被人做得差不多了,互联网保险发展进入重构阶段。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已经突破传统保险业单一的产业链条刁扬,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资源的闭环整合。如对于车险来说,保险公司将进一步整合修理厂、配件厂资源,在道路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就可以判断出汽车损坏部位,同时进行事故估损和零件调配;对于医疗险来说,越来越多的医院、诊所、健康机构将纳入到整个商业保险体系中,除了传统的精算外,寿险机构还将掌握诸如不同年龄患者门诊报销用量等数据信息,不仅有利于形成以控费为核心的保险+医疗服务的闭环;而且精准、多维的数据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开发更加细分的保险产品。
二、发展壁垒:技术、运营、政策
虽然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大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但其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障碍却是难以准确量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运营和政策三个方面。
一是对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上。
目前与保险相关的前沿科技涵盖人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区块链、无人驾驶等,但多数技术目前还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即技术本身的成熟度有限。
此外,即使上述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技术与保险的结合也是一大难题。目前很少有公司和团队从事保险数据和互联网行为数据结合的工作,包括第三方大数据公司更多关注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保险的涉及非常少。
而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部分公司业务系统开发、日常IT技术处理人才储备不足,技术能力有限,而且因为部门组织结构问题,很难做深入的创新。
此外,在业外,其他行业对保险业的数据开放也是一大难题,即使部分开放,也可能是线下数据或静态数据,很难做到实时更新数据。互联网保险要想借助新技术实现质的跨越,还需一段努力和时间。
二是运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上。
对于互联网环境线下的经营模式来说,运营与产品、销售、售后环节一样重要。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容易被复制子夜心跳,但多家做同样产品、同样商业模式的企业,最后却仅有一两家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其原因就在于运营上的区别。
互联网保险经营又与其他产品的经营相互区别,其对专业性要求更高,很少有公司和团队从事保险产品和互联网运营的结合工作。而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天童凯,产品与运营的关系必须“紧密”胡昌升,即一个产品如何到达用户以及让用户最终选择购买,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精密的计算和规划。
随着互联网用户体量的增加和构成的复杂性增加,如何让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方式到达合适的用户面前,是一款产品最终能否“成活”甚至成为“网红”的关键所在。保险产品时效性较为明显,可能用户在某个时间点有很强的购买愿望,过了这个时间点需求就比较弱,因为保险需求不属于衣食住行等一级需求,所以到达时机、出现的方式、购买流程的便捷性等都关键。因而,用互联网的用语来说,在“策略”和“节奏操盘”层面,运营也开始需要有更加精密细致的思考。
三是政策局限和不确定性。
目前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在法律层面上仅限于(直接经营)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延伸经营配套的领域还是存在政策限制。能否自开修理厂、零配件销售厂、医药公司或医疗卫生机构在政策上还需要等待进一步放开。
此外,由于保险机构要想打通全产业链闭环,需对接的行业较多,除了行业专业性外,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准入政策、经营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
三、寻求突破:借力、人才、环境
一是携手关联机构,链接信息“孤岛”。
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治理三大功能。经济补偿功能外化为风险保障外,社会治理功能衍生了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功能。
对于目前互联网保险面对的新技术应用难、融合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可以通过借助其他行业的专业优势得到优化。如加强与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深度和广度,在数据挖掘、数据整合、产品开发、运营销售等环节借助专业力量推动产品上线。
此外,除了借助互联网专业力量外,还可谋划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诸多先进技术如车联网数据的采集,一些设备在汽车制造的同时就需要安装完成,设备技术提供方、数据采集商甚至是上游的如汽车制造商等都可以纳入保险产业链条中来。目前,已有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设备提供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有汽车企业通过成立保险公司进行探索。
但总体来说,保险公司要跳出过去闭起门来、单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维模式,借助技术外力,把互利共赢作为出发点,与合作企业优势互补,将一个个相互关联、若即若离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建设庞大的数据库,以便更好地收集、分析数据,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二是重视人才建设,提升经营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保险公司互联网经营的成败关键还是内功。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人才招募、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更多地向互联网思维靠拢。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公司,员工结构中中,三分之一是IT技术出身,三分之一不具备金融行业背景,只有剩下三分之一的员工在来到众安前有金融行业工作经验。
众安保险公司的IT技术人才大多来自阿里巴巴、亚马逊以及Facebook这样的顶级科技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固然重视销售渠道,更注重IT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在产品设计和销售上转变为技术导向型思维,同时改变原有的摊费用做销售的理念,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运营人才和运营队伍,积累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在企业文化上,恶魔的艺术相信坚信数字化的竞争力比保险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三是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创新探索。
互联网保险发展风声传奇,公司当然是责任主体,是实践主体,但也离不开具体的监管政策环境。对于监管者来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允许互联网保险机构尝新、试错。只要有利于“保险业姓保”、只要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尝试都可以进行小范围试点。
目前,已经有部分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开展了合作,如“平安好医生”已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签署了战略协议,双方从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环节着手,利用各自优势资源,
庞青云打造“互联网+保险+医院”模式,不仅构建了商保直赔系统,而且实现了线上咨询、线上处方、转诊治疗、慢病管理等在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新生态。
互联网保险是新兴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保险业结合的产物,有诸多尝试和探索的空间。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优势,把握历史机遇,直面发展挑战,通过技术来撬动传统保险市独刺场,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