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的近义词五台山四埵考(二)-大美忻州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277
五台山四埵考(二)-大美忻州

慧远大师另一演教地是代县白仁岩,白仁岩亦名白人岩。明正统年间由郡人前大理寺少卿中宪大夫弋谦所撰《白仁岩寺记》碑载:“代郡西行三十余里则抵茹山,自茹山迳入,又西行五里许而抵崞,亦代之属邑,其上有岩,名曰白仁岩,有寺名曰白仁岩禅寺。实晋浮图氏远公之所肇造也,有故碑可考。”这是说,在明代,白人岩亦在崞县境内。
在白仁岩还有传为慧远所居之庵,在山腹之间,当地百姓称为“慧远洞”。

这些碑文以及史料透露着慧远大师与此地的因缘。白仁岩所居方位,距道安恒山立寺之处不远,距慧远的出生地楼烦寺也仅10 公里,在现存楼烦寺的碑文上也有慧远“首创白仁岩寺”的记载。
镇澄说西埵叫鹤林埵,就是马头山,也叫磨笄山,代子夫人磨笄自杀处也。镇澄所说马头山可能是指原平的崞山,崞山顶峰就叫马头山,说崞山是五台山西埵,也有道理,但崞山神是秦始皇大将蒙恬和秦太子扶苏,并非佛寺,而且代子夫人自杀处也不在崞山,而在夏屋山。延一则说西埵是西面的瞢甍山,山上有宫殿、天池和古庙。隋炀帝避暑时在这里居住,因为喜欢天池性别对抗,于是造立宫殿,龙楼凤阙遍满池边。世人传说天池是神龙的住处。因为这个圣迹,所以号为西埵。我这里取《广清凉传》说,天池在宁武,山是否叫瞢甍山,不可考,但隋炀帝在天池避暑、造立宫殿之说,宁武有不少传说,而且宁武芦芽山是毗卢佛道场,天池边有海瀛寺,宁武城西有万佛寺,宁化有万佛洞,所以似以管涔山为西埵较为合适。
管涔山又称燕京山,从战国赵武灵王到十六国后赵皇帝刘曜、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齐历代皇帝、隋文帝父子金冷法,直到唐宋元明清,将近两千年,都是皇家贵族避暑狩猎、官宦文人览胜观光、著名高僧弘扬佛法的地方。有芦芽山、天池、汾源、清真山、宁武关城、宁化等。
芦芽山位于管涔山腹地,是释迦牟尼法身毗卢遮那佛的道场,唐、宋两代山中佛寺“缘崖依涧,精宇嵌蓝”数量可观,山顶有释迦牟尼太子殿,十字墕有唐建石佛寺,石佛寺废毁已久,现存石砌窑洞三间,洞内石雕三世佛,造型生动,古朴典雅,是典型的唐代石雕。元至治年间,崇尚释典的保宁王修葺了芦芽 山佛寺,并将清居禅寺建为香火院湛清作品集。明初,晋恭王遣使持节遍访名山,凡有古刹,重新起建,重修了芽山毗卢佛道场,亦将清居禅寺作为香火院。明嘉靖年间,辅国将军成庆王再次修葺芦芽山佛寺,并颁布禁伐森林布告。万历十九年(1592),被明神宗赐号真正佛子的妙峰法师奉慈圣太后懿旨铸成芦芽山万佛铁塔。明崇祯初年国无咎,芦芽山为巨盗所占,放火焚烧了所有佛寺,“曩之胜观,无复一有”,唯留山顶太子殿幸存至今。《晋乘蒐略》评价芦芽山“雄胜与清凉(五台山)抗衡,为全晋第一崇山……峰峦特秀”。
宁武天池又称祁连池、马营海,为中国三大高山湖泊之一,与新疆天山天池、吉林长白山天池齐名。马营海,顾名思义,此处曾为养马之营,魏晋南北朝时,天池“牛羊如云,马以色别为群。”海瀛寺位于天池西北滨山坡之上,始建设于隋代,后历经修葺,毁于文革中,遗物仅存隋代石狮子一对。1994年在旧基上重建,由当时山西省佛协会长、五台山佛协会长请佛法师主持开光庆典。
汾源为汾河源头,有汾源阁、水母殿、台骀祠,汾源阁第三层是广济菩萨殿,供五龙王,民间称五爷。汾源附近楼子山山腰有雷鸣寺,寺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十年至孝武帝年间(354—384),东晋高僧道安、昙鸾曾驻寺讲般若经,之后,雷鸣寺成为临济宗名刹,临济宗祖师义玄曾来此讲经,宋代临济宗大师汾阳善照也曾专来此说法。此后各代均有临济宗禅师来此传经,世代不绝。

清真山是管涔山支脉,由宝鼎峰、玉华峰、紫翠峰、凝碧峰、迎鹤峰、海日峰、挂月峰、丽雪峰、翔凤山等九峰一山组成。有支锅奇石、汾源峡谷、悬空村、悬崖古栈道、石门峡谷、石门悬棺、凌空仙人洞、玉皇峰、滴水崖、万年冰洞等景点。隋唐时,佛家在清真山巧妙地利用悬崖中部变质岩层及山洞,修建了普应寺、仙人洞、金安寺、北天寺、普同庵、观音庙等许多悬空古刹,距峡谷底部数十米或百余米,并筑成全长21公里的悬空栈道连通各寺,构成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悬空古刹群。此处佛寺始创于唐贞元年间,历代均有修葺,近代颓毁,近年又进行了修复,在原址修复重建了观音殿、毗卢殿等。翔凤山佛顶有晓祖宝塔,晓祖相传即崇祯皇帝四皇子永王朱慈炤,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四皇子逃到宁武出家,法号晓安。圆寂后望谟三月三,肉身不朽,被全尸堆塑,置于塔下墓中。晓祖宝塔塔高20多米,砖石结构,塔后有僧房十余间,供僧人居住,目前,寺名已改为“十方禅林”。
宁武关城有宁武关旧址、鼓楼、周遇吉墓、万佛寺等,万佛寺位于城西2公里处,始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代曾四次维修。殿内明代悬塑计有万尊之多,因称万佛寺。
宁化古城位于宁武县城西南60公里处,东倚大山,西临汾河,隘口夹于两山之间,东西两山间自古有索道相通陆蓉之。宁化有万佛洞,与古城隔河相望,坐落在宁越山腰。万历十九年(1591)妙峰法师偕友一舟云游至此,在芦芽山铸万佛铁塔后,途经宁越山,见石壁峻峭,气势不凡,遂动凿洞之念。当年动工,历经五年,粉饰完毕。妙峰在洞门柱上凿石为联云:“智海圆充含万象而不遗纤介;真空方广现森罗而不隐微毫。”横联云“华藏海”。柱旁两块巨大石碣上各刻妙峰诗一首,诗中记载了开凿万佛洞的过程。万佛洞东30米处有朝阳洞,凿于何时失考,据洞内碑文记载,在万佛洞开凿16年前曾重修过。从清同治十年(1817年)起,法号广空的祯秀法师,又在万佛洞旁陆续开凿了担板洞、水帘洞、张嘴洞、扁嘴洞、韦驮洞、白衣庵等,历时十年。逐步形成了万佛洞石刻艺术群。
芦芽山西麓对面,清涟河畔百米之高的峰台梁山腰上,还有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代的南禅寺(五寨县境内)。西埵古圣主要是妙峰法师。

南埵叫朱明埵,即系舟山,山在五台山南面的定襄到忻州境内,位于忻州市府城东南20公里。东逾鬼道岩,西入忻州市,南起铺岩沟,北接糜岭梁,呈东北迤西走向,为汾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主峰柳林尖山是阳曲、忻州忻府区、定襄三县区的分界线,海拔2101米。系舟山系包括69个山梁。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系舟,故名系舟山。山上有圆柱形的山崖,雷晓晨山崖上有环形凹槽,好象曾束过环的环轴,名叫系舟嵬,多悬于崖顶。一说帝尧履涉洪水时,系舟于此而得名。光绪《山西通志》引《灵山记》说,山上有尧系舟的铜环铁轴。
系舟山又有读书山、小五台之名,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有赠元好问诗云:“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读书山因此而得名。《阳曲县志》载,金代诗人元好问父亲元德明隐读于山之西麓薛云谷,遗址犹存。薛云谷一带,山岩幽深,溪涧潆洄,古木荫翳、野草茵茵,为旅游消遣之胜地。据《三和店合社重修小五台碑序》载,系舟山山形从东北蜿蜒而来,白云洞中又有文殊菩萨塑像,认为是五台山的支脉,所以又称小五台,为古代祈雨祭祀之圣地。
民间传说,大禹治水之前,汾河里有黑龙肆虐,日后被尊为汾水之神的台骀为民除害画中迷,斗杀了黑龙,黑龙的尸体化作太原西侧绵延的山脉,就是系舟山,系舟山上有禹王洞,禹王洞又称仙人洞,是一个高山溶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刘桃绫。山腰有福田寺。
福田寺原先规模宏大,占地27000平方米哈皮父子,依山就势,坐北面南,分上下两院。下院为天王殿,天王殿后为戏台,戏台背后,临一深涧,上驾桥梁,穿桥而过,即为上院玉皇殿。玉皇殿西为后殿,东为送子观音庙。福田寺东侧瘦长鬼影,建有“方不盈丈”的土屋,为元好问父子读书之“留月轩”。寺南山巅抉择的近义词,奎星阁相对耸立,阁下有一鱼池,水波清澈,冬日不冰。整个寺宇建筑典雅,错落有致,红沙绿浪,泉水溪涧,是一处清修住地。
忻府区又有独担山,山顶有文殊洞,山腰有龙王宫,山脚有显王庙。文殊洞玲珑奇巧,龙王宫斗拱遒劲,显王庙高低有致,数块大石碑分列其中,迎面观赏自有一番情趣。
陀罗山有文殊寺,《忻州市地名录》载:“陀罗山文殊寺位于陀罗山顶部,以神引山而名。系清代建筑,文殊阁下部为方形,石砌无梁殿,上作藏格高顶。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全毁。” 元好问《陀罗峰二首》,诗云:“念念灵峰四十年,一来真欲断凡缘。凿开混沌露元气,散布菟萝弥梵天。云卧无时不闲在,楼居何处得超然。殊祥莫诧清凉传,会与兹山续后篇。”文殊菩萨意译妙吉祥,殊祥即文殊菩萨,末二句:“殊祥莫诧清凉传,会与兹山续后篇”,是说陀罗山文殊寺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扩展延续。
来源:史志忻州
大美忻州编辑:周宏宇


往期精彩
18/05/18【忻州影人】第二十八辑——杨峻峰
18/05/15 毛泽东路居代县时对代县地名的解释
18/05/14 徒步白草囗长城
18/05/12 五台山的十景八奇,您去过几个?
18/05/04 忻州禹王洞风景区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
18/05/02【行摄天下】第二十九辑:环卫工人中的“艺术家”靳引堂
18/04/30 麻会糖枣一种忻州的味道
18/04/28【忻州传说】令归村的传说
18/04/27 忻州市总工会和忻州市摄影家协会再携手展“忻州最美职工”风采
18/04/26 这是一百年前的五台山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大美忻州投稿邮箱:dm0350@126.com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