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雾霾调查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史志襄阳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356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史志襄阳

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 和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编者按:
今年的5月4日、5月5日,分别是五四运动爆发99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五四运动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柳惠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作了准备,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中国共产党襄阳地方历史上,五四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也为启导襄阳广大人民的觉悟、积聚革命力量和创建襄阳地方党组织创造了条件。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以飨读者,以求让真理的魅力在新时代展现更加耀眼的光芒,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五四运动对襄阳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下旬,消息传到襄阳。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襄阳城内的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和樊城鸿文中学,联合成立了襄阳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学联)。襄阳市区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联。学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学生大造舆论,唤起民众,声援五四运动。学生们手执写有标语口号的三角旗上街游行,到街头巷尾演讲宣传,揭露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反对巴黎和约,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同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要求商人不进日货,不售日货,向群众宣传,不买日货,不用日货。
6月,学联在樊城四官殿(今解放桥一带)组织召开了以学生为主、有市民和其他群众参加的万人大会。担任大会主席的鸿文中学学生管子才,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并当场咬破手指,在白布上血书“还我河山”4个大字,引起全场震动。会后,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为了扩大宣传,进一步启发人们觉悟,鸿文中学教师董曦辔,编写了以反帝爱国为主题的话剧《五分钟》武宣家园网,由学联组织宣传队上街、下乡演出,还将剧本印成传单广泛散发,教育人民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加强团结,坚持斗争。
有些商人不听劝告,继续用船贩运日货。一日,学生们得知从武汉来的一批木帆船上载有大量日货,便把这些船只截住,将船上的日货堆在沙滩上点火烧毁。这一火烧洋货的行动,轰动了襄阳。
在襄、樊两城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时,老河口、保康、枣阳等地学生,也开展了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声援五四爱国运动。学生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在襄阳的开展
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批民主人士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对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展开了空前未有的挞伐。这一运动波及到襄阳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时间虽晚,但影响却较大,对动摇封建思想根基新疆浩源,传播新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1913年柴静雾霾调查,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这里也成为襄阳新文化运动和萧楚女在襄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21年,就读于襄阳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五县的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成立了“荆当远南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并制定《乡俗改良会章程》,章程规定该会的主要任务是:(一)反对封建迷信;(二)打倒土豪劣绅;(三)反对缠足,提倡大脚;(四)反对吸鸦片烟,反对坐兜子,反对请客吃酒;(五)反对读四书五经,提倡白话文。1921年学校放寒假后,会员们回到家乡带头打碎家中供奉的神像和祠堂庙宇里的泥菩萨,书写宣传乡俗改良内容的标语、对联,传唱《妇女放足歌》,开展了反对迷信,反对吸鸦片,反对赌博等乡俗改良活动。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宜城一些民间私塾学堂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一)废除学生打躬作揖和跪拜的旧礼节淮南一中,改行鞠躬礼;(二)取消戒尺戒方,废除对学生打板子、罚跪等体罚,提倡说理教育;(三)张贴书画标语,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四)改读四书五经为学国语;(五)改学文言文为学白话文;(六)增设算术、常识、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此外,枣阳、谷城、老河口等地也先后开展了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襄阳地区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比全国主要大城市开展晚一些,其活动领域也受到一定局限,但这一运动的兴起,却猛烈抨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思想圣帝罗阑,启发了民众觉悟温翠苹,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襄阳地区最早介绍和传播马列主义的,是襄阳籍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他们创办的刊物《襄军》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924年初,襄阳籍在南京求学的进步青年谢远定等人,在学校结成“襄郡旅宁学友会”,并自费创办季刊《襄军》。该刊的宗旨是“介绍学术,革新思想,河珠熙以谋桑梓社会事业之进步”胡盈祯。其发行范围、阅读对象皆以襄阳家乡人民为主。《襄军》的栏目和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时事短评混世四猴。这个专栏是对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运用正确的观点,加以扼要的评论,以帮助读者认清形势,提高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觉悟。二是乡事述评。这个栏目所述之事,全是湖北省内发生的,故曰“乡事”。如《襄军》第三期上发表的有:《北洋军阀脚下的乡梓状况》《略谈襄阳男女师校状况》《萧耀南与枣阳》《襄郡人士心目上的汽车事业》等文章,都是运用本乡本土发生的事情,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在中国造成的灾难,从不同侧面对统治湖北、坐镇襄郡少数上层人物的倒行逆施作了无情的揭露、辛辣的讽刺,激发人民起来同他们进行斗争。三是宣传马克思主义,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襄军》第三期载文介绍了列宁的生平事迹后,称列宁是脚踏实地的革命家,实事求是的伟大学者,坚韧不拔极有权威的英雄。另外,《襄军》还辟有论说、研究、讲演、文艺、调查、随感录等栏目,后因人事变迁,仅办4期即停刊。《襄军》从创办到停刊,时间不算长,但却使鄂北人民在思想上得到新的觉醒、新的启蒙。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一靠进步青年及其创办的书刊,二靠萧楚女的讲学。1920年9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理论家萧楚女应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刘泥清的邀请,第一次来二师任教。在此之前,萧楚女已在武汉加入了恽代英组织的利群书社,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到二师任教后,萧楚女首先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他一改国文课陈旧僵化的教法,开设新文化课和口语课。在新文化课中,他讲授鲁迅和《新青年》上的文章,不仅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多是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宣言,重申废除帝俄时代俄国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希望中苏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但北洋军阀政府却置之不理。消息传到襄阳后,萧楚女发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并亲自起草“快邮代电”,以二师学生会的名义发出,敦促北洋军阀政府接受苏联的对华宣言。这一行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激发了学生的政治斗争热情。1921年1月,萧楚女积极支持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五县学生成立乡俗改良会,并亲自审定《乡俗改良会章程》。在萧楚女的关心和支持下,五县学生利用寒假在家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二师,萧楚女还提出学生自治的口号。他说:“学校是属于学生的,学校的教学和一切设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设想傻瓜进销存。”他的这一主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萧楚女的启发帮助下9路冥婚,二师学生将学校当局掌握的御用组织“学生会”改组为“学生自治会”。萧楚女还以极大的热情,亲手起草了《学生自治会章程》。学生自治会成立后,领导学生反对旧的教育制度,反对政治、教育上的不合理现象,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政治热情。1921年夏,刘泥清调离二师,萧楚女也因受反动势力的排斥被迫离开襄阳。
1924年初,在二师广大师生的强烈要求下,时任二师校长的单家炎木被迫电请在四川的萧楚女再次来二师任教冲神吧。第二次来襄阳的萧楚女,已是一名中共党员,他带着党的重托,在二师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次萧楚女来二师后,专讲新文学课,他利用教学的合法讲台,更直接地向学生宣讲马克思主义。他给学生们讲《共产党宣言》,生动地描述共产主义宏伟蓝图,同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阶级争斗》等书籍。为了进一步传播革命理论,萧楚女在襄阳城内的“过盛发”笔墨店设置一个半公开的革命书刊代销处,出售《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社会进化史》等书刊,并向学生介绍、推荐各种进步报刊,他亲自联系订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觉悟的不断提高,萧楚女此时已考虑准备在襄阳建立党组织,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进行考察培养,把李实、刘子谷、燕文新、方复生、殷乾三、程钦等人列为发展对象。萧楚女不仅能同青年学生打成一片,而且还注意团结进步教师抓周物品清单。他与二师教师秦纵仙、杨立生和鸿文中学教师董曦辔等结下亲密的友谊。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董曦辔于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拘奶。杨立生曾帮助萧楚女逃出敌人魔掌,暗中支持二师学潮,还捐献20块银元,托萧楚女带到上海交给恽代英,作为《中国青年》的办刊经费。萧楚女在二师期间,还积极深入社会、走访群众,作社会调查。针对襄阳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写出了《新聊斋志异》《基督教底唯物营业》等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并发表在1924年第24、25期的《中国青年》上。这两篇尖锐泼辣、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对启发襄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二师广大师生的觉悟起了重要作用。萧楚女在襄阳的革命活动,引起了襄阳反动势力的恐慌。他们散布谣言,说萧楚女是“过激党”,要阴谋造反,并扬言如果萧楚女不离开襄阳,就将其逮捕。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来二师任教仅仅3个多月的萧楚女不得不再次离开襄阳。萧楚女是襄阳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两次来二师执教,在襄阳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火种,给进步青年指引了革命道路,为后来谢远定到襄阳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襄阳地区有一批青年到外地求学,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枣阳的程克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谢远定在南京求学期间,也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出现,给襄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希望。这些人后来成为襄阳地区中共组织的主要创建人。

文/ 襄阳市党史和地方志
来源 by 襄阳日报
编审/ 赵乾文 编辑/ 吉莉
觉得不错请点赞,想看更多消息?
猛戳下方二维码呀!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