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医科大学排名【视频】凤凰会客厅-《前任》系列导演田羽生专访实录-凤凰四川人物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231

【视频】凤凰会客厅|《前任》系列导演田羽生专访实录-凤凰四川人物




《人在囧途》:编剧锋芒初露
开启中国公路片先河
凤凰网四川:春节刚过,电影票房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仅在春节这几天内,全国票房已达到50多亿了。今天我们希望能和您一起聊聊电影。
您的电影我看了几部,从《人在囧途》开始。《人在囧途》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因为我认为这部中国电影很难得地做到了基于中国的现实,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议题,同时又达到了充分的喜剧效果。并且从这部电影开始,也开启了中国“囧途”系列的电影。我个人觉得这一部是最好的。
您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在构思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历?
田羽生:《人在囧途》电影的创意是刘仪伟老师提出来的,我们是碰巧在中途介入。开始刘仪伟老师有一个编剧团队,写了一稿出来,但可能缺少了一点灵气。当时团队老板与成员就提出,要不要尝试寻找年轻的编剧,来突破一下。我们正好认识这个老板,他知道我们是脑子比较灵活的那种,就让我们去试一下。结果尝试以后,效果还挺好的。
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观感,包括后面的《泰囧》和《港囧》。其实徐峥,峥哥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们也一起探讨过,为什么《人在囧途》是最好的?可能是因为它的内容特别贴近于生活,是发生在春节这么一个接地气的背景下的故事,大家回家。这个题材本身很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在路上的好多事情其实大家都遇到过,比如火车很挤,坐那种很大的客运大巴,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比如骗子什么的,很中国。这些元素会让大家感到很亲切。《泰囧》和《港囧》也是非常优秀的影片,但是它可能离生活远了一些。
《人在囧途》开启了中国公路片的一个先河,公路片在电影里是非常大的一个类型,在国外有许多公路片的成功案例。所以在开启这个先河以后,我觉得也是对中国电影做了一点点小贡献吧。当然也要感谢刘仪伟老师,徐峥老师,他们一起让这部电影呈现的效果那么好。

做导演纯属偶然
朋友分手成了《前任》灵感来源
凤凰网四川:(做《人在囧途》编剧时)您当时还是在校学生吗?
田羽生:不是,当时是2009年,我已经27岁了。
凤凰网四川:所以当时已经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了?
田羽生:工作室是在学校就成立了。
凤凰网四川:您在工作室是一直做编剧吗?
田羽生:对,一直是做编剧。
凤凰网四川:那您是什么时候萌生了要做导演的念头?
田羽生:做导演可以说是任何一个电影人的梦想吧,至少是一个作为电影创作者的梦想。导演能把你所有的想象实现,所以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我当时以为自己还要再累积一些经验,或者说还要累积一些资源和人脉,才能把导演这个工作做好。事实上,遇到《前任》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巧合。
(笑)总之,人生中就充满了巧合。
凤凰网四川:您是说,《前任1》就是您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吗?
田羽生:对啊。
凤凰网四川:当时没有任何导演的经验,就直接操刀上任了?
田羽生:是的。
凤凰网四川:当时是怎么有了构思《前任》系列的灵感?
田羽生:其实也很巧。我们本来要做《人在囧途2》,但由于其他原因,资方与峥哥(徐峥)理念不合,他们就分开了。但当时版权又隶属于资方,所以我们想做《人在囧途2》又做不了,那个时候就特别郁闷。于是就想,干脆做点其他的故事吧。
正好那一年,有一部电影火了,叫《失恋三十三天》,于是“失恋”就成了全民话题。在那之后,我们公司里我一个特别好的搭档,叫老史。他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下楼下楼,喝酒去。我分手了!”我知道他和女朋友前几天一直在吵架,就问他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分手,他说女朋友跟她的前男友还没断干净,我说你别说别人了,我也知道你跟你的前女友一直有联系。于是就喝着酒,聊起了前任的事儿。然后我就突然反应过来乱世有情天,我问他,你觉不觉得“前任”也是一个话题啊,也是切入爱情故事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老史本来很难过,一听我这么说,就说“诶,对啊!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吗?我们弄一个!”于是我们就开始聊人物,聊故事,聊结构,就这样做出了剧本。
做出剧本以后,拿给很多投资人看,他们都非常喜欢。最后是中磊哥(王中磊),他与其他资方完全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于是我们最后就跟华谊兄弟达成了合作。

首部导演作品问世
即成为最年轻的票房过亿导演
凤凰网四川:也就是说,从《前任》第一部到《前任3》是之前就达成了一个意向,要拍成系列,还是说就是顺其自然?
田羽生:是顺其自然,没有想过一来就要打造一个系列。拍完《前任1》以后,当时口碑还不错,票房也过亿了,我也成了一个最年轻的“过亿导演”。当时中磊哥就说,你有没有想过接着拍?把这个续集拍下去。我是这么想,如果要考虑好一些的票房(可以做系列),因为所有好的票房都是系列片。比如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都是系列电影。它们都是有一部的铺垫,然后在现在才能拿到更好票房,所以系列电影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想,那就尝试一下吧。
凤凰网四川:所以《前任2》与《前任3》的话题点也是来源于你们在生活中的经验吗?
田羽生:《前任2》本来想讲的是“备胎”,但由于时间的原因,稍微有点紧。因为当时承诺的是一年一部,也是当时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我们本来想讲“备胎”胡寅寅,但(构思打磨)故事又来不及,当时我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名叫《男人使用说明书》,觉得还可以套用一下。于是就购买了这个电影的版权,我们做了改编,这样就快一些。但后来发现,买过来的故事还是没有那么接地气。
另外,当时《前任1》虽然票房成绩不错,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法是“为什么《前任1》只卖了1亿爱酷游?就是因为爱情故事一定要Happy ending.”我想,好吧,那我第二部就做个Happy ending吧。但后来有觉得,第二部做了Happy ending票房是好了,翻了一倍,但我觉得,反而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东西了假打外传。所以到了《前任3》,我就不管什么Happy不Happy了,我就按照自己的感觉来。所以就做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故事。
凤凰网四川:直接搬到成都来了。
田羽生:对,(因为我是)成都人嘛。当时想让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大都市,但是如果是在成都,对我来说就会有很多的影像和画面是很具体的。

李伯清评论《前任》的男主角
太成都了,就是那种“散眼子娃娃”
凤凰网四川:谈到电影风格,我个人认为您在喜剧方面是很有才华的。一些梗很有趣,特别好笑。其实在看《前任1》时,我认为那种叙事方式在中国喜剧电影里还比较少见,比如说男主角那种痞痞的,贱贱的,小色小色的,但还是有点可爱,很真实。这样的一种角色和喜剧风格,您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借鉴一些美式的喜剧片?
田羽生:我觉得这个没法借鉴。你看这个人物是非常东方的,尤其是《前任1》和《前任3》,你不觉得就是生活中的那种(人物)……李伯清老师的一个评价很逗,他说:你这个东西太成都了,(角色)就是那种“散眼子娃娃”。我说当然了,因为我从小听你的评书长大嘛。(笑)你明白吗,就是那种,又爱调侃,有点小聪明,看起来坏坏的,但其实用情很专一。就是很成都嘛,可能是受了很多成都文化的影响。
凤凰网四川:但在影像的表现上其实还要有很专业的要求。比如有时候我有这个感觉,但我不一定能用很专业的影像手段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您也没有借鉴吗?或是受到启发,还是自己天然的悟性?
田羽生:没有什么借鉴。如果借鉴了,那就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尤其是《前任3》,就是代表了我自己的风格。就是:没什么大情节,也没什么大情绪,反正就这样把故事讲完了,还感觉到很亲切。因为我的取材都是来自于身边的生活。都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包括一些很俏皮的语言,小时候不是就爱背李老师(李伯清)的那些经典语句吗?就也是那个意思,他也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

韩庚与郑恺就是孟云和余飞
他们在我的电影里很放松大家非常默契
凤凰网四川:在演员方面,您一直都选韩庚和郑恺,为什么一直坚持使用这两名演员?您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特质比较符合这部电影吗?
田羽生:第一是因为,他们就是那两个人物。韩庚就是孟云,余飞就只有郑恺来演。我也反问过很多问我的人,你还能想出来中国有其他的演员来演这两个角色吗?其实想不出来。他们两个是最合适的。因为在第一部里,他们本来就是一种化学反应,做得非常好。那到了第三部,也没有任何理由要换掉他们xindm。我的人物形象和感情逻辑是一样的,他就是那样的人。
还有就是说,一个电影要形成品牌效应的话,尤其是IP,它的名字、主创加上演员最好都保留。若果你中途换人了,就很容易让观众找不到原有的感觉,亲切感就消失了。
凤凰网四川:那你不会担心观众审美疲劳吗?
田羽生:不会啊。那《速度与激情》主演范·迪塞尔都拍了七、八集了。观众还是爱看。
凤凰网四川:不过我觉得您把握演员的特质还是很准确的。比如郭采洁在您电影里就很适合。
田羽生:是,采洁在《前任2》里的表现非常好。
凤凰网四川:还有韩庚在《前任》系列里,也有一些让人惊喜的表现。
田羽生:我们也比较过,韩庚在其他的电影里,他会努力地去学习,比如一些新的技巧,技能。比如他合作过李玉导演,赵薇导演,他会很努力地去“演”。但是我和他也交流过,他觉得在我的电影里就特别放松。
凤凰网四川:而且我觉得很意外的是,他在《前任3》里的表现让人感觉,原来他演喜剧还可以演这么好。
田羽生:对啊。他在我这里特别放松,而且我们之间非常有默契,他拿到这个词儿,说出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我脑海里的样子。

《前任》获得周星驰关注
他说我很幽默跨年还亲自来电祝贺
凤凰网四川:《前任1》上映以后,您就获得了周星驰导演的关注。当时还邀请您一起参与《美人鱼》的拍摄;这次《前任3》票房大卖,周星驰还专门打电话祝贺您,你们之间的这种情谊,是否有值得分享的故事?
田羽生:他是周星驰啊。(笑)对于70后、80后来说,他影响了一代人。在《前任攻略》上映后,有一天我在开车,华谊的一个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他说:星爷找你。我说,啥?他说,周星驰先生找你。我说等会儿,我赶紧把车停在路边,根本不敢相信。我说找我干嘛呢?他说我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的助理,待会儿他的助理会给你打电话。我就在车上等,等那个电话来了,才说星爷看了我的电影,想约我见面。他看了《前任1》,他觉得非常好。
我想,啊?星爷要见我?我简直都是懵的。当时本来说让我去香港见他,可我的港澳通行证还来不及办,我想怎么办啊,是不是就错过这次见面了神偷艳贼。他说,那让星爷专门来一趟深圳吧,你到深圳去见星爷。我想,哇,还有这样的事情,就去见他了。
去了以后,整个人都是懵的。看到星爷走进来,我就在想:真的是他吗?他走进来的那一刹那我都觉得不像真的。然后我们就开始聊,他就问我是怎样构思出《前任》这个电影的,当时怎么想,问我有没有机会大家来进行一个合作,拍《美人鱼》。
但是后来由于我要拍《前任2》,我没办法参与。当时跟他说:星爷,我非常想跟您合作,但是华谊那边有安排,只能帮您看看剧本,提出一些我们的建议。就跟星爷一起开过两三次会,就是这么认识了。
后来拍完《前任3》之后,刚上映第三天,票房全面反超逆袭的时候,星爷就专门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恭喜我,听说了我们的票房很好,而且有机会破十亿。总之就是很为我高兴。我那天刚好在和小伙伴们跨年,我一看星爷的电话,就马上说:“快快快,大家安静,星爷给我打电话!”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听着我跟星爷说话。后来我说星爷恭喜我,大家都好高兴地干了一杯酒。
凤凰网四川:他怎样评价您和您的电影?
田羽生:他说我很幽默。
凤凰网四川:就是很幽默三个字吗?
田羽生:你被星爷说很幽默啊!就像Angelababy说你很漂亮一样吧。(笑)
凤凰网四川:你的电影风格有没有受他影响?
田羽生:有,但是……
凤凰网四川:我觉得你的风格好像不是那种无厘头式的。
田羽生:我的不是。但他的电影,很多都是关于屌丝,这个是我比较受影响的。就是从小人物抓起,像我们也是。你看其实孟云和余飞,他们生活条件看起来还可以,但心里还是有点小屌丝的那种调调,他们不是那种大人物的感觉。我的戏都是这样的,小人物的故事。可能都是从星爷这里潜移默化受的影响。
凤凰网四川:是,您说的这个让我想起当时看到《大灌篮》电影的一个评价,就是说让周杰伦演《大灌篮》没有喜剧效果,因为没有小人物的感觉。其实在喜剧里也很关键。

未来暂时不考虑再拍《前任》
希望尝试战争、音乐、体育励志等题材
凤凰网四川:《前任3》获得了19亿票房,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个成功的高度。您未来还会再拍这个系列题材吗?
田羽生:反正已经说了是终结篇了,就终结了吧。
凤凰网四川:已经“再见前任”了。
田羽生:对,我是否决定拍摄这个系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在于票房好,而是在于我有没有想表达的,符合这个系列的故事。如果说没有我特别喜欢的故事,又不太符合这个系列,那我肯定是不会拍的。
凤凰网四川:有没有您特别想拍的一些其他题材?
田羽生:其实我这个人,吃的很杂的。(笑)除了爱情喜剧,我喜欢战争题材、动作片、包括音乐电影、包括体育励志之类的,我都想尝试。我这个人爱好很多,我希望都能用电影的手法来展现。
凤凰网四川:有没有比较成熟些的、具体一些的想法?
田羽生:还没有,因为爱情喜剧,我拍了三部了,算是比较熟练了。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故事,我还是个新手。所以我还要慢慢尝试,学习学习。
我绝不是针对大数据与特定需求的类型导演
凤凰网四川:其实从《前任1》出来以后就很受大家关注,但《前任3》却引发了一个爆点。但随着这部电影的红火,也当然引发了一些争议。在豆瓣上顶得最高的一个五星好评是:“看完这部电影立即与现任分手了”,很多人看了以后都会哭,都会自我代入。当然也有一些很严苛的评价。
我近日看到一个比较红的公众号评价了这部电影,里面说到会对这个电影提出批评的属于“高端受众”,就是平时会上豆瓣,也很注重看片质量的;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属于“基层受众”,他们热衷于小视频和直播,对于这些评价,您怎么看呢?
田羽生:每个电影出来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太正常了金文声。豆瓣是有一波(特定的受众),它是一小撮比较喜欢文艺一点的,或者是要求一些“技术含量”的,所谓“技术含量”就是一些大场面,大技巧,大特效。有那波人,但更多的是观众啊。那我们猫眼评分那么高,它(评论)怎么不说呢?所以这些东西都不用太较真。
凤凰网四川:这些负面的评价会不会影响你?会不会让你自我怀疑?
田羽生:不会。其实所谓的“用户画像”,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它只是抽样。像猫眼这么大的平台,它的数据都不是完全的,只是它的注册用户里有一些愿意去评分的人。评论我们电影的人,也许只有几十万,但看了我们电影的人有3000万左右,是好几千万的受众,不可能每一个都去评分。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回去上豆瓣,尤其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不上豆瓣,甚至连猫眼也不会上。可能他们看看猫眼或淘票,觉得这个电影评分不错,看了以后就觉得真不错,就完了。口碑就在他的生活圈传开了,他不会正儿八经地去打分。这些抽样调查都是很小的一部分,只能说是做一个参考。
而且一些所谓的精英影评人,对于国产爱情电影,他永远是没有好感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他觉得这种爱情太普通了。他想要的是那种,更“极致”一点的。而我写的本来就是我们都市青年的生活,它就是很平常,很平淡。我看过一些评论,说“机位简单”,我心想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剧本,难道拿到这样的剧本还要转着拍吗?你用炮摇吗?你航拍吗?不可能啊,本来就是一个聊天的故事,你非得那么拍不是抢戏吗。
凤凰网四川:对,好像聊天场景太多也被吐槽了。
田羽生:生活中不就是聊天很多吗?你总不会没事就“日剧跑”吧?
凤凰网四川:那你觉得自己属于那种看大数据策划影片去针对受众需求的导演吗?
田羽生:完全不是。我记得陈国富导演在导演大会上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些导演经常被投资方要求针对三四线城市的小青年去做一些戏,陈国富就懵了。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老板,那就不合作。我不了解三四线城市的小青年,你们是什么样子,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而且这也不是我的东西,
我要创作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好你们也喜欢,那是最好的。你们不喜欢,那我也没办法,因为我只会创作这样的东西。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这样,你并没有所针对的(受众需求)。
我从小在成都长大,到过北京,就在这两个城市,我只能说把我自己熟悉的,都市青年的故事(拍出来),但我不知道他是属于一线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就是尽量把都市青年的生活尽量还原出来孙艺兴。看来在第三部的时候,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不管他是几线城市的。
而且我看到一个说法特别搞笑,就说我的片子(票房)是三四线城市撑起来的,哪部过十亿的片子不是三四线城市的撑起来的呢?不是说我的电影只有三四线城市的人看,而是一二线城市,它的观影人数是饱和的。只是更多的片子有三四线人数看了,把他们的百分比拉低了,这点简单的数据道理都没弄清楚,还要说大数据,我真的觉得很搞笑。
凤凰网四川:是不是现在太将“大数据”神化了?
田羽生:好多大数据其实都是马后炮。现在看《唐探2》已经到20亿了吧玛拉沁信息网,《红海》也是15亿了,《捉妖记2》18亿了,你看他们的数据也跟我一样的,他们也是三四线城市的受众撑起来的。

评价中国新生代导演
七零后成熟自由八零后风格多元化
凤凰网四川: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出现了许多类型,比如像您和乌尔善、宁浩这种,属于编剧出身,在转行导演的类型;还有一种是属于多栖明星转型导演的,比如徐峥、陈思诚。您认为现在中国的新生代导演,有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可以概括与描述的风格呢?
田羽生:其实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几个好朋友,比如杨庆,《火锅英雄》的导演,他的电影风格就是黑帮、英雄系列,据说他新的片子也还是要延续这种风格;还有韩延,他其实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导演,你看他的《滚蛋吧!肿瘤君》也拍得挺好的,属于温情的,他现在又拍了一部《动物世界》,属于那种酷炫的带点动作的剧情片;还有路阳(《绣春刀》导演),他现在就是把新生代武侠的棒给接过来了;还有郭帆(《李献计历险记》《同桌的你》导演)爱欲情迷,他一直在尝试做科幻,他的《流浪地球》马上也要上映了;还有陈正道(《重返20岁》导演),他也属于80后导演的代表,他也是各种题材都能驾驭。我真的挺佩服他的,动作、爱情、年代这些类型他都可以拍。所以和他们比起来,(驾驭类型)这方面说还差得很远,他们有很多类型都可以去拍,而我三部电影都还是同一个类型。所以之后我也想尝试其他的类型,看看有没有突破。
而像薛晓路(《北京爱上西雅图》导演)、徐峥、宁浩这些都属于我们老师级的,他们就更加成熟了,而且他们的社会资源,影视圈资源就比我们更加丰富。所以他们能更完整地表达一些想表达的东西,也更自由一些。
陈思诚是我的师哥,我们的工作室就在彼此隔壁,我们在办公室吃个烧烤他都会串门过来,“诶,吃烧烤啊?”。他也是把《唐探》做成了一个系列,他非常聪明。
凤凰网四川:您觉得八零后导演和七零后导演比较起来,优势是什么?
田羽生:年轻啊。(笑)就是年轻。
我挺喜欢韩寒他曾经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斗士”
凤凰网四川:那您对韩寒怎样评价?
田羽生:韩寒是我同时代的人,他在高中时其实对我影响很大。因为那个时候他能站起来去抵抗所谓的“应试教育”(的体制),我觉得他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一个“斗士”。他敢于去说一些反对应试教育的言论,我觉得他说得还是挺对的。他的文笔确实挺好的,有那种讽刺,也有那种小幽默在。我还挺喜欢韩寒的。
凤凰网四川:对他的电影呢?
田羽生:怎么说呢,(在《后会无期》时)他还是比较偏向于“作者电影”,但到《乘风破浪》就变了,他也很聪明。《后会无期》还比较文艺,票房也不错,但他还是让《乘风破浪》变得更商业,商业里带一点小文艺,小怀旧的那种。
凤凰网四川:感觉节制了很多。
田羽生:对锦衣风流,他现在第三部电影又要拍赛车的,我觉得很不错。郑安仪

国内最崇拜的导演是

冯小刚、周星驰与王家卫
凤凰网四川:您有没有最喜欢的导演?
田羽生:太多了。没有最喜欢的,有一些比较崇拜的。先不说国外的,就说几个咱们中国的。一个冯小刚导演,因为他太幽默了,他真是京派,就是北京(京派)幽默的典范。他的片子我是一部不落邱淑芬,全部看完的。周星驰导演就不说了,他也是我喜欢的。还有就是王家卫导演,他对爱情的理解,包括他对旁白的运用,对人物状态的把握,真的是很好。
凤凰网四川:您喜欢姜文吗?
田羽生:姜文……虽然他是我师兄,但是我说不出来(对他的感觉)。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时期的,后面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有《一步之遥》那种,可能有点太个人了,我解读起来会有点累。

我的导演路还远着呢
凤凰网四川:您目前电影取得的成绩,自己满意吗?
田羽生:我的导演路还远着呢。在爱情电影这个类型中,我可以说自己是有一点点经验了,而且也有票房的支持,但是也仅限于这个类型。我也想尝试其他类型,战争、动作、音乐、体育……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凤凰网四川:会不会拍一个王家卫式的文艺片?
田羽生:王家卫就是王家卫,他没办法模仿。就像周星驰就是周星驰,模仿他的都是死。

误打误撞考进中戏的理科生
凤凰网四川:您是成都七中出来的,听说以前还是个学霸?
田羽生:还行吧。
凤凰网四川:看您的介绍觉得特别有趣,就是您当初报考中戏都还是挺懵的状态。
田羽生:我都不知道中戏是干什么的。
凤凰网四川:您之前是文学爱好者吗?
田羽生:我是理科生。
凤凰网四川:就是感觉之前一点铺陈也没有,您是理科生,也不是那种文艺青年,然后就突然之间来做这行了。
田羽生:我当时是去文科班找朋友玩,他说有一个招生简章,你去看看吧,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打头的。我当时的梦想是考华西医科大学,因为我妈是医疗系,或者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因为我爸是公安。就是这两个愿望,要不接我妈的班,要不接我爸的班。后来我去看到这个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简章,它分为“戏剧”、“影视”、“文学”。(我当时就想)“戏剧”是啥?可能就是唱戏的,什么川剧啊京剧啊这一类;“文学”是什么?不知道,但是看到“影视”,我想:“诶,难道毕业了以后可以进电视台?”我心想进电视台也洋气啊,可能比当公安要洋气一些,就这么去考了,一考就考上了。

讲故事全国第一散文却没及格
全体老师为我开会最后破格录取
凤凰网四川:当时考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互易中国?
田羽生:(考试科目)散文、编讲故事、影评,然后就是面试。
我初试时是写散文和编讲故事,我们中戏的老师后来跟我说,我散文没有及格,因为他们是八十分及格,我那篇散文是七十八分,但是我编讲故事是全国第一,九十五分。然后老师当时就懵了,老师就说按照要求他是要被淘汰了,所有老师就因为我开了一个会,(最后决定)要不要试一下,这个小伙子,于是研究决定,破例(录取)。
进入复试机甲契约奴隶,复试是看电影,写影评,又得了个七十八。然后面试又是九十五。老师就头疼了,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好像不怎么写文章。面试的时候老师就问我,到底怎么回事儿,我说我是理科生,我从来没好好写过文章,对历史人文什么的也不太了解,天天学数理化。后来综合排名,我排到了全国第七名,老师觉得还是让我录取了杜旭东老婆。
面试的老师觉得我特别活泼,特别好玩,一看就是特别阳光的。还说我们戏文系的还是要招一点阳光的小帅哥。
成都更加国际化
却依然不失传统巷子文化的味道
凤凰网四川:那您考上中戏以后就离开成都了,您觉得从离开成都到现在成都的这种改变,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田羽生:大的氛围还是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我身边的那些人没有改变。我的朋友,老同学们肢体を洗う,他们都还是老成都人的那个样子。但是这个城市更国际化了,尤其是南延线开始开发了过后,比如现在的高新区和天府新区,都很国际化。
我这次为什么选择在成都拍,因为我之前担心成都拍不出那种大都市的感觉,但实际上我在南延线那一片看了过后,它已经是全国最好的级别了。还有尤其是IFS和太古里,也是我在整个中国,逛过的最好的商业体。
这是它商业发达的地方,然后我又回到我小时候的玉林,它们那个小巷子还是那个样子;我又回到再小时候的福德街之类的那种在市区里面的小街,也还是那个样子。所以我觉得现在成都(这种商业与文化的氛围)结合得非常好,既保留了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味道,那种传统的成都巷子文化、街道文化、美食文化、悠闲文化,又增加了很多国际化。所以我当即决定说,(《前任3》)我不在上海拍,我也不在北京拍,也不在深圳拍,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乡成都拍铁幕1925。
还有一个原因是,张一白师兄他拍了重庆,因为他是重庆人,我想,不行,你拍了重庆,我就要来拍成都。

想起家乡的感觉,就是自豪
凤凰网四川:你在北京待了那么多年,有没有那种所谓的乡愁?
田羽生:肯定有嘛。比如吃辣椒这个事情上,我在成都1到18岁的时候,反而不怎么吃辣椒,还怕辣,我到了北京以后,到处找辣椒吃。只要有火锅就去吃,那种感觉不一样。而且在北京,你遇到一个成都人,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是自己就会成为好朋友:你哪儿的?成都的。你哪儿长大的?我玉林,嗨呀,我芳草的。一下就亲切起来了。我还在成都开了一家不赚钱的火锅店,接待我的亲朋好友们,也算是把火锅文化推广给他们。(笑)
凤凰网四川:那你觉得在北京的日子,家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田羽生:我觉得挺自豪的。因为我所有的朋友,只要一听说我是成都人,(马上会说)“成都!好地方好地方。”成都的口碑真的很好,城市又好,又没有那么的拥挤,不像北京上海。很悠闲对头小冤家,有美食,美女,美景。
而且这次我回来拍片子,我觉得更自豪的是,市委市政府,还有各区政府区委,都给我们很大力的支持。我觉得非常感谢。

成都的特质嵌在了我的影片里
凤凰网四川:你的电影里有没有成都的幽默元素二本医科大学排名?
田羽生:肯定有。这种对生活的调侃与提炼,都是来自于茶馆文化,大家冲壳子嘛,摆龙门阵嘛,我的电影就是经常两人在一起摆龙门阵。
凤凰网四川:是,反而是人物与性格内化了(成都文化的特质),而不是说只是一些地域元素,或是讲点四川话。
田羽生:对,你说的方言不代表人物,它是说你的这个影片透露出来的气质就是。有一个影评说,我的电影不是在吃饭,就是在聊天冯巩的爷爷,要不然就是在KTV,我心想,我们成都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啊。你下班了,出个太阳,我们都要跑到外面去谈工作,找个咖啡厅,找个茶馆。
凤凰网四川:那您以后会不会再拍一个关于成都的,或者更接地气一点的?挖掘这个城市本身的作品?
田羽生:一定会的。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文化是会嵌在一个影片的气质里的。你刚才总结得很好,不是说两句四川话它就是那种文化,我们成都这种悠闲的感觉,一定会弥漫在这个影片里面。包括音乐、颜色、节奏,都是融入在影片里的。
我们公司马上要回来拍一部剧,也是我们公司编剧写的,是跟美食有关的,也会来成都取景。也要在这拍摄。
凤凰网四川:您未来会不会也拍一个怀念自己青春的电影?
田羽生:我还真也有(这个想法)。就是在成都的,真正在青春期的那种(故事),很好玩。我们八零后那种青春期撞上了网络刚刚开始,这个真的很好玩。
凤凰网四川:您未来有一个这种小构思。
田羽生:有。
(特别鸣谢: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电视台都江堰景区)
来源:凤凰网四川综合
凤凰四川人物
ifengsc-rw
巴蜀名人志|蜀风流人物
行走在四川|巴蜀游子吟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