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协议【视频】八一!致敬通州老兵!-北京通州发布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267

【视频】八一!致敬通州老兵!-北京通州发布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今天,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向军人致敬!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90多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
一个年轻的政党
组建起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星星之火,自此燎原!
时光荏苒
当硝烟不再、战争远去
他们依旧昂然站立在我们身后
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
给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英雄,不该被遗忘!
八一建军节
就让我们一起重温
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记忆!
一起致敬这些通州老兵!
↑↑点开看纪实短片
号角吹响,时光仿佛倒回曾经的峥嵘岁月。
刘学文、王文忠、沈全孝、纪德兴、李兴……
在前不久的举行的,“寻找英雄足迹、倾听老兵故事”——通州百姓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志愿者们拍摄的纪实短片,向现场观众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老兵们的现状和留在他们记忆深处、从不曾被遗忘的战争往事。

刘学文,89岁
刘学文1943年入伍,参加过解放华北、解放西北、抗美援朝等战役,在解放西北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954年复员。
年近90的刘学文是目前区光荣院里唯一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复员老兵,在老人房间的桌子上,十九兵团军政干部学校的毕业证书以及他和老战友的合照十分醒目。
曾任白求恩医疗队医生助理的刘学文说:“战争时大部分人受的都是红伤,医疗队缺医少药,轻点的伤就用凡士林泡纱布包扎一下,严重了就只能挺着,那时候真是苦啊。”
看着照片中的老战友们,刘学文喃喃说着,剩的没几个了,没几个人能说起来曾经的故事了。

沈全孝,90岁
沈全孝老人15岁参军,是抗战老兵。说话斯文,白净的皮肤,爱笑极了。温和的语言,笑起来就弯成月牙的眼睛。
被问及曾经的戎马岁月时,他的说话瞬间就提速了,声音也提高了,感觉眼睛在微微的发着光,仿佛被草灰覆盖住的火星在遇到风时,瞬间就有了精神气儿!
老人珍藏在衣柜中的军装和那承载着无上荣誉的勋章,不光是老兵们最宝贵的记忆,也铸就了民族的气魄,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现场,当腰背渐弯的老兵以庄严的军礼,表达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不老忠心时,观众们无不动容。

丁万程,87岁
祖籍山东的丁万程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时候,年仅15岁红旅漫画。
参加过天津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等,立功数次。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争中,丁万程每天都和死神擦肩。
从1947年参军到1978年转业,丁万程在部队度过了32年的时光。期间,有22年和妻子分居两地。相濡以沫多年,丁老笑称,他的军功章有一半要分给老伴。
今年10月1日,是87岁的老兵丁万程和相扶相持60年的老伴儿陈宝伶的钻石婚纪念日。
现场,由丁老外孙女精心操办,著名主持人朱迅主持的庆典活动给老人带来难忘惊喜的同时,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和温情。

就是这些正在慢慢老去的老兵,他们曾经命悬一线,和死神擦肩。
年轻时,他们穿越血雨腥风,经历烽火硝烟;
如今英雄垂暮,用爬满皱纹的脸庞,缅怀曾经的岁月峥嵘。
除了在当天现场的老兵
通州小布还有幸采访到了另外一位老兵
李永庆
他出身革命家庭,10岁当情报兵, 与日军斗智斗勇;大扫荡时被困大草滩,干粮穷尽,和死亡数次擦肩;为救战友,冒死黄河取水, 捡回一条命。
如今,89岁高龄的他,再谈起那段岁月,依然铿锵有力,声若洪钟神无限风流,他说,后代应该永远记住这血红的一页,千万不可忘记过去。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李老讲一讲
“小八路”生死21天的故事

地下党父亲大义“舍娃”
送10岁孩子参加革命
1929年1月,李永庆出生在河北省海兴县一户农家,侵华战争爆发后,他随父母辗转天津、东北逃难,还在日寇的集中营做过“华工”。
为了逃脱日军魔掌,父亲和其他工人一起组织了大罢工,逃回关里,被党组织护送回老家。
1939年的一天,父亲突然问他,愿不愿参加一项特殊任务——参加革命,去扮演别人家的孩子。
10岁的李永庆满脑子都是“打鬼子”雷凯投资,立马脆生生答应了: “我乐意!”
“当年我又瘦又小,还没枪把子高,连最小号儿的军装都能装下两个我!后来我才知道,我父亲是地下党,当年他负责秘密护送延安来的同志,部队让他帮忙物色一个小孩参加特殊任务,我父亲想这肯定危险啊,让别人家的孩子去,死了怎么交代?只能让自家孩子去。”

急中生智装闹肚子
掩护大人安全送情报
10岁的李永庆告别爸妈东溪大峡谷,跟着部队去了冀鲁边区,这一走,就是7年。
头两年,他在边区后勤部,日常工作是照顾被俘的日本技师、帮着宣传科长照看革命后代子女。其余时间,他装扮成老百姓的儿子进城采购物资,偶尔运送情报。
“情报一般都藏我身上,因为对小孩的检查不严。但有一次,偏偏没藏我身上,藏大人身上了,鬼子让大人把裤腰带脱下来检查,眼瞅就要发现了,我这边抱着肚子‘哎哟哎哟’地叫起来圣剑飞鹰,说我要拉屎。鬼子踹了我一脚,说‘臭死了’,就放我们过去了。”
部队有规定,15周岁以下的战士不能进入战斗部队,这对于谈起鬼子就“咬牙切齿”、一心奔着打仗来的小八路们来说有些遗憾,但后方同样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风险和牺牲并不比前方少。
在敌强我弱形势十分严峻的大扫荡期间,李永庆送信、送情报,在日军眼皮底下活动,脑袋就像“拴在裤腰带上”,根本顾不上害怕。
最高兴的时候,是听到自己传递的情报又赢得一场战斗,心里甭提多美了。

被困草滩弹尽粮绝
面临扫荡挖地洞藏扎篷棵子下
抗日形势日益恶化,1942年夏季“五一大扫荡”后,冀鲁边区上级为保护小八路们的安全,将他们送往垦利大草滩,交由山东青河军区代管,这里是黄河入海口,芦苇杂草密如烟海,丛丛簇簇的红白荆条有两人高,铺张的扎篷棵子浑身是刺,像个巨大的蘑菇,又像个胖刺猬。
李永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片茫茫大草滩中度过“永远难忘的21天”,并与这片芦苇荡结下一生的情缘!
1943年冬天,黄子珈日军对清河军区进行大肆“扫荡”,李永庆所在的后勤部小分队,被困在这片大草滩中。23人,全是老弱病残。
夜幕降临,大草滩的寒气紧紧包裹着每一个人。 “只带了4天的干粮,很快就吃完了,为了赶尽杀绝,鬼子还切断了淡水源。我们粮无一粒,水无一口,只能煮野菜根、土栗子。日军见不能立刻置大家于死地,就对大草滩进行拉网式搜索。”
说到这儿,李永庆握紧了拳头,声音有些颤抖。
“我们躲也没处躲,危险迫在眉睫。大家就在一起讨论,总不能等着送死吧邱钟惠!结果后来,我们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愣是商量出一个主意。”
这的确是个绝妙的主意。大家每人在草滩上挖了个刚好能容身的土洞,随着带队的王贵山股长一声令下, “唰”地钻进洞内,头顶上再盖个大扎篷棵子,紧紧拽住。
日军再狡猾,也不会想到浑身都是刺的扎篷棵子下边居然藏了人。

宁可憋死也不出声
同伴用生命换20多人幸存
几分钟后南无乐队,日军的骑兵将大家团团包围,有的伪军还大声喊: “看见你们了!再不出来我就开枪了!”李永庆在扎篷棵子底下连大气都不敢出,仅仅一步之遥,他连日军带铁钉的鞋掌,闪着亮光的刀尖都看得一清二楚。但他心里清楚,敌人放眼望去,只能看到荆条、扎篷和野草。
这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较量。
6个小时后,敌人终于骂骂咧咧着散去,李永庆觉得“腿都没有直觉”了,一瘸一拐地爬出来后,大家发现,有一位重病号何大姐不见了!
找到她时,何大姐在防身洞里一动不动,已经停止了呼吸。 “她牺牲了,”
李永庆哽咽着说, “她宁可憋死,也不吭一声,动一下,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20多个人的幸存。”

3个小同志爬过敌人岗哨
“黄河抢水”牺牲一人
枯黄的草叶在风中哆嗦,似乎在为生命的逝去致哀。大草滩气温骤降,饥饿、寒冷、疾病的多重侵袭下,23人的队伍一天天减少至19人,王股长也病倒了,高烧不退。
作为王股长的通讯员,李永庆焦急万分。 “这个小分队没有王股长就等于没娘了,我一定要冒险去给他和大家弄点水喝!”
经过商量后,李永庆、小宝子、小董子3个小同志,决定利用个子小的优势,爬过敌人的岗哨,去完成“黄河抢水”这一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急行20余里,来到黄河边。发现一处岗哨稀少的河岸,3位小同志便从鬼子身边屏着呼吸偷偷爬了过去。好不容易到了水边,一看,傻了眼。黄河结冰了!李永庆的心一下子也冰凉了,可他很快想到,鬼子是怎么喝水的呢?一定会有破冰口!
3人继续向下游寻找,果然发现了几个大冰口,他们自己先咕噜咕噜喝了一气,很快灌满了12个水壶,一刻不敢耽误地原路返回。
“我们每个人背了4个水壶,爬行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出声,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弄出了动静。”声音惊醒了睡梦中的日军, “谁?干什么的?”
眼看全都要暴露,李永庆连忙起身,对着小宝子和小董子大声喊: “鬼子发现了!你们快跑呀!”此时,日军已将爬在最后的小董子团团包围,还叫嚣着: “是小八路,抓活的!”3人奋力掷出随身带的手榴弹,炸得鬼子成片惨叫。
“我回头去看,小董子被一个鬼子拦腰抱呆宝静住,他对我们大喊一声‘你们快走,永别了!’就引爆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于尽了。
我和小宝子在一片混乱中滚下堤岸,迅速钻进草丛,捡了一条命。
回到营地,8个水壶,两个被子弹打穿,3个的塞子掉了,只剩下3壶水,这是小董子用生命换来的。”
说到这,李永庆的眼睛湿润了,目光悠远,仿佛看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夜晚。
王股长坚持没有喝那3壶水。他让人们把水好好保存,留给最需要的人喝。最后,王股长没能走出大草滩,壮烈牺牲了。
23个人的队伍,被组织发现时,只剩下9人。
“党员全部牺牲了,他们把能吃的能喝的都留给了我们,他们没有一个活下来。”李永庆眼里噙着泪,斑驳纵横的手微微颤抖。

只要有人乐意听
拔下输液针就去现场讲
大草滩里刻骨铭心的21天,足足影响了李永庆一生。在后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革命年代的这些人和事,成为他心口的一杆称、一座碑。
从部队转业后,他任通州区文化馆馆长。工作之余,最爱的就是把抗战时的故事讲给子女听,他常常告诫他们: “你们中有法官,有科长,坚决不能犯错误,坚决不能给党员抹黑,每个人都要自立自强。”
最小的孙子李硕是他和老伴带大的,受爷爷影响,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空军。李永庆去飞行学院给孙子的班级讲抗日故事,讲得一群小伙子热泪盈眶。
从单位到社区,只要有人乐意听,他即使刚拔下输液的针管,也会马上动身赶到现场,再声情并茂地讲一遍大草滩的故事……
“不要忘记过去。”这是历次宣讲中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易客满官网。
熟悉李永庆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欢芦苇花,客厅里摆的是芦苇花。
离休后,有时家里突然找不到他了,孩子们就会去大运河边的芦苇荡里找元彪电影全集,他一定在那儿,有时能待一天,甚至忘了吃饭。
在那片芦花荡中,他常常想得出神,80年岁月匆匆过去婚前协议,军队里的日日夜夜,却仿佛近在眼前,那段经历已经深深刻入他的血脉和灵魂,再也不能忘却。
“和平时期,更要居安思危。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血红的一页,故事不能遗忘,情感不能泯灭,这是我们这些老兵能给后辈留下的。”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冬菊 陈施君
摄影 唐建
微信编辑 王璇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69527280(早9:30—17:30)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试客小兵!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