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俊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定边高质量“摘帽”脱贫-定边县互联网协会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237

周盛俊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定边高质量“摘帽”脱贫-定边县互联网协会

周盛俊杰2018年9月29日,根据国家反馈意见,按照贫困县退出有关规定,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审定,省政府日前批准2017年度我省4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榆林市定边县荣列其中。2014年至2017年定边县累计脱贫32718人,2018年剩余未脱贫人口3280人,贫困综合发生率降至1.13%,低于3%的退出标准。定边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目标不放松,众志成城“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如期实现了脱贫退出目标。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与靖边县、定边县安边镇合称“塞上三边”。定边县历史悠久,秦时纳入版图,北魏时设大兴郡,西魏时改称五原郡、盐州。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革命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定边县张崾先镇铁角城村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肃进入陕西的第一站。王震将军率领359旅在定边花马池盐湖开展原盐生产,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解放,1949年安边县建制撤销并入定边县。全县总土地面积 6920 平方公里,总人口35.21万人,共辖1个街道办、4个乡、14个镇、11个社区、185个行政村。1
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 “四支队伍”落实责任人
据了解,定边县于1986年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全县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特别是境内白于山区,属陕西省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十年九旱、气候多变、灾害频发,加之受当地农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1986至1993年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1994年至2000年的扶贫攻坚、2001年至2010年的落实第一个扶贫十年开发纲要等三个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定边县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效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初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65户35998人。经过数据分析,因病、因残、缺资金三大因素为主要致贫原因。贫困村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区的砖井镇、红柳沟镇、姬塬镇、张崾先镇等乡镇,均为距县城较远、交通相对不便的乡镇,其他乡镇也有数量不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定边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构建“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体系,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20个行业部门办公室,整合“四支队伍”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79个贫困村全部派驻工作队、226个行政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1153名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9765户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
2
“六看一问”精准扶贫对象“十个一批”加大攻坚举措
为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做到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定边县依照精准识别“六看一问”要领,即一看饮水和住房、二看粮仓和着装、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五看家中是否有卧床、六看产业长不长、一问群众认不认可。严把识别程序和时间节点,对全县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对贫困人口进行严格甄别,确保不漏掉一人,不虚报一户。对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致贫的人口,以及符合贫困人口识别标准的新增贫困人口,全部随时纳入动态管理。

定边县杨井镇秦湾移民社区侧景
结合实际,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不同需求,突出精准方略,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定边县采取了“菜单式”服务、“清单式”问效、“台账式”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统筹实施了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健康扶持、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社会扶贫等“十个一批”的攻坚举措。
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村党支部书记魏于章说:“我们这里全是沙地,要想致富必须想办法。2014年12月,我带领40名村民前往定边沃野现代农业园区寻求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种植技术,在专家的指点下,村委会一致决定在全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香瓜。”在魏于章的鼓励下,村民们通过申请扶贫贷款,当年便在全村发展了100座大棚。如今每座大棚每年能为村民带来1.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截至目前,整个沙场村参与大棚种植香瓜的村民已有83户,建成大棚982座。现在,村里3/4的人都在定边县城买了房,2016年起,全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已全部返乡创业。3
“三变改革”全覆盖扶贫工作展开“擂台赛”
据了解,定边县财政累计投入8022.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建设塑料大棚、发展马铃薯产业、购买农机具、代缴种植保险、补贴畜牧养殖和种植畜草等。创新开展光伏扶贫,举办首届中国·定边红花荞麦节暨百万亩花海旅游美食月活动和环“千年盐湖”汽车拉力赛,辐射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等新业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服务群众网络购销。促进“三变改革”,制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和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方案,以公布井、雷圈等5个村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在每个乡镇又确定一个试点,逐步推进,做到“三变改革”全覆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扶持74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吸纳就业、产销订单、入股分红、电商销售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

风能发电
定边县县长焦利民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精准脱贫当作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把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措施精准、选人派人精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了产业脱贫、易地搬迁等扶贫措施。通过全覆盖的帮扶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保证全县的脱贫质量。通过开展扶贫工作‘擂台赛’、创新干部任用‘职级抵押’、抓标兵抓标杆、给予物质奖励、荣誉表彰、提拔重用及追责问责等方式,建立奖罚并举的扶贫干部管理制度,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得到群众认可,又转变干部作风,使干部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4
脱贫不脱政策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下一步,定边县将按照“有序推进、集中攻坚,巩固提高、全面小康”的思路,围绕“一提升”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做到“队伍不散、人员不减、投入不少”,持续抓好“十个一批”措施的落实,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纵深、高端发展,全面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在优化种植业结构方面,抓好南部山区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北部滩区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在特色畜牧养殖方面,大力扶持当地的特色八眉土猪养殖和羊子养殖,建立奖补措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品种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马铃薯喜获丰收
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支持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加工项目,支持50万头生猪、100万只羊子屠宰、加工、销售等项目建设,支持建设果蔬产加销、冷链综合体,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做大做优“田园花海”“环千年盐湖”等旅游品牌,支持和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多元化。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网购和消费,全面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等。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城乡道路、供水、供气、互联网、垃圾污水处理等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投向农村,不断提升农村的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把有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公租房范围,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进城的进的放心,留在农村的留的安心,让城镇农村相得益彰。
文/图 闫鹏飞 本报记者 李波
来源:“洞察榆林“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