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俊杰赢媒体:一字之变,气象万千-海尔集团
周盛俊杰
其实自16年一路走来,也有不少磕磕绊绊,但总算幸不辱命,取得了些成果。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清博舆论”在其公众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对话海尔赢媒体:不拘泥新旧,与用户共赢》讲述了自2016年海尔的新媒体团队变成自负盈亏的创业公司后一路的探索,是做传统固化的企业发声器,还是放手一搏抢占先机?
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海尔的赢是与用户共创共赢,跳出新旧,不再拘泥于形式”,这一路感恩有你们的相伴,是你们的支持给了我们放手一搏的勇气!
这篇文章里有新媒体人的态度和思想,也是属于你我的故事!
▼
对话海尔赢媒体:
不拘泥新旧,与用户共赢
2018年的企业新媒体战场,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
不久前支付宝官微的中国锦鲤让这种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狂宠手法开始刷屏。而锦鲤信小呆的微博,更是在瞬间增粉到67.9万,与她相关的信息更是频频上了热搜榜单。
宠爱粉丝一瞬间成了主流,大家开始一个劲的给粉丝发福利,抽红包。好的营销手法出现涌现一批的模仿者并不奇怪,因为大家都是跟风者,潮流过后,就会退回到自己原有的模式中去,难的是勘破其中的玄机!
而刚刚荣获2018年中国内容营销金瞳奖的海尔新媒体团队最近做了件大事, 他们改了名字,正式叫“海尔赢媒体”。虽然只是变了一个字,但名字代表着身份,而名字的转变,有时候不仅表示身份和态度的变化,往往还意味着一场未知旅程的开启。
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勘破了这其中的玄机。
01
不想假手于人的初心
Original Aspiration of Independence
海尔赢媒体团队中有“BD queen”之称的蘑菇说,她与海尔新媒体的缘分源自一篇文章:《海尔新媒体为什么这么火》。
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故事是这样的:”大三某日,系主任分享一篇文章曰《海尔新媒体为什么这么火》,读罢心想:这么厉害!偶得机会聆听海尔姬、海尔君讲座,心向往之,遂毛遂自荐,幸得偿所愿。初试企业新媒体不甚顺遂,乃奋起直追,苟活至今,是为蘑菇。同仁唤余“BD queen”,亦愧不敢当。”
换句话说,那次讲座也是她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企业新媒体还可以这样玩啊 !”
2016年海尔新媒体变成自负盈亏的创业公司后,他们探索了很多玩法:
比如曾经因为网友一个愿望,和故宫淘宝跨界制作了冷宫冰箱,被誉为工业4.0时代用户个性化定制里程碑案例。
也联合过千家蓝微发起了城市温度公益计划,让蓝微生态变得更有温度。
17年520表白微博引爆,如今也被更多企业新媒体运用,开拓出了更多创意。
当然,还和蓝微们蹭了一大堆的明星热点!海尔不再是冷冰冰的家电,变成了会搞事的网红。
02
开放又包容的机制
Open and Inclusive Mechanism
在这群年轻人的团队中,还有个96年出生的小S,刚加入团队还只是一个实习生。不到一年,她就由一个实习生转正带领十几个人拓展新业务,用她的话说:“1年时间恍恍惚惚背负着千万KPI”。
在海尔有个词,叫做抢单。不在意你是否年轻,只在意你能否承接你的目标。
以往的企业新媒体,大多都被划入到品牌或公关部门中去,职责有限,定时发送企业内部信息,仅仅起到告知的作用。
又因为资金、人才、流程等各种问题的掣肘,很多新颖有趣的想法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是一种对创造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得益于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海尔赢媒体团队能够独立作为小微进行创业,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度,能够极快速的与用户进行交换,了解用户的想法,并将之变为现实,在这其中,海尔提供的开放生态机制功不可没。
也正是因了这份开放和包容,企图颠覆人们对企业新媒体的传统认知的想法,才不至于是痴心妄想,也才有了一些平均年龄25岁的牛人、怪咖为之奋斗!
小S说,“虽然外界对于海尔的认知就是一个爱玩、会玩的官微,实际上我们也是有着自己的使命和愿景的!
03
想和用户做朋友
Make Friends with Users
海尔赢媒体里的网红海尔君是段子手加BD加运营三者合一,早上和客户开会然后发微博,下午开会拉业务,晚上写方案,深夜和粉丝陪聊。
海尔赢媒体有着各种有趣的社群,诸如日常催洗头机群,王者荣耀群,粉丝相亲群,帮粉丝找工作群。前段时间,他们在纳斯达克为粉丝庆生,今年又通过海尔微博在全网pick出“海选之子”,而未来,他们承诺对用户的宠爱只会与日俱增!
从企业颠覆付费代言传统模式到一条内容粉丝增长15万,总阅读量1亿3万,再到在剑网三游戏里成立海尔帮派,在绝地求生里成立海尔战队。
脑洞大开的背后是一群爱搞事的年轻人,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都不可或缺。
海尔赢媒体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深知所有的一切均得益于用户的关注,未来,他们希望能与用户贴的更近。
04
改了名字,换了态度
New Name, New Attitude
那么如何与用户贴的更近,建立起更加真实有效的情感连接呢?
全民pick蓝V练习生,公开招募,C位出道,打造全新的“导师—学生制”求职舞台,不失为一次有趣的尝试,24小时内,2万余张投票,投票人数逾1万,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放下身架,和用户一起,能够创造出多么有趣、好玩的事情。
如果你在9月20号左右乘坐青岛的地铁三号线,你应该不难发现一组组的镜面网红广告,“我怎么这么好看,机智灵活又能干”,“发际线和职位成正比,我就不信这个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挤地铁”,稀松平常的地铁媒介载体,配上扎心更暖心的广告文案,一瞬间便成为青岛地铁上最亮眼最温馨的一道风景线,为即将到来的920论坛成功预热。
其实这两个有趣案例背后的操盘者都是最近刚刚改名的海尔赢媒体团队,开头认为,海尔新媒体团队的改名勘破了玄机,其实不是虚言,一字之变,气象已万千。海尔的“赢”表示着与用户共创共赢,跳出新旧,不再拘泥于形式。
而这就是玄机所在。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海尔新媒体团队的这次更名与其整个集团内部的组织调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打破传统的科层制,实行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让员工的潜力得到释放,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不就是一种在更大规模的基础上与用户共创共赢吗?
从前无视用户,一味宣传自身信息的新媒体营销方式早就应被扫进历史的臭纸篓中了,海尔赢媒体认为在如今的在物联网时代,新媒体应该是直接将用户连接到互联网工厂的最快、最有效的渠道。他们很乐意做打破常规的先行者,无论这未知的旅程是如何艰难。
企业的新媒体这个词是否已经成为伪命题?企业传播是选择固化从前套路,还是选择去放手一搏,这场战役其实已经打响!
而海尔赢媒体的态度如果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做你自己,海尔赢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