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务系统互联网转型:小公司的悲欢-Zz的内心世界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303
互联网转型:小公司的悲欢-Zz的内心世界

丨Zz
导读:
这是我在一个传统企业做运营的故事,很长,不知道该和谁说,只为向大家通报一下这段时间的内心感受,打扰,鞠躬。
现在很多公司谈要做新媒体,其实就是想开个公众号。很多公司说要向互联网转型,其实就是想做个官网。在很多老板看来,开个公号就是多一条发新闻的渠道,而做个网站就像花钱买个馒头一样简单。
但我们老板的梦想大一点,要做一个平台。
我们拿着需求去找技术团队商量外包的时候,打过很多电话都没回音。后来好不容易约来一家公司,他说他当时以为我们是骗子,感觉像一个路人突然说打电话说自己要做一个京东集运宝典,不现实。
小成本,低投入,能用。
这是每一家正在转型的小公司的故事。
这是我来V公司的1年零7个月,初来的时候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已经上线了,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我能进公司的理由也很简单:网站没有运营。
说来有趣,我到公司第一个接触的项目和运营没啥关系,竟是为巴基斯坦老油田做提高采收率方案。当时由于我是石油背景,被捧成了石油“砖家”,但熟悉Zz的都知道我只是个干定向的,对提高采收率一窍不通,只能硬着头皮去跑石油大院,和那些真专家教授去谈。
去谈业务,免不了要介绍我们是谁,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整个公司。那时候有关平台的营销资料一概没有,我们只能拿着业主给的油田资料空口白牙的谈,没想到老石油专家收了我们的钱, 给出的方案也是空口白牙:别跟我谈写方案,你就给我一口井,看我怎么给你干就完了。
于是谈来谈去,业主要一份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方案;中国专家说符合国际的没有,就这些玩意,只要一口井做试点;业主说不给方案就不能给井;中国专家说没有方案给井就能赚钱。
于是就谈崩了。
到最后巴方没说什么,倒是中国专家说,你们这些搞互联网的小孩,不懂业务,都不靠谱。
现在社会舆论经常将互联网与实业对立起来,于是造成了“互联网=忽悠”的刻板印象。
信任问题,是冷启动时期我们这种网站运营的最大难题,但对于转型公司来说,更难的是让老业务部门对新业务部门产生信任。
1.0版网站上线时,公司大老板给公司中层开了一个会,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写文案的,可以说是“有幸”作为平台运营的一员参加了会议,开会的时候会议室坐满了人,那时我才知道公司竟然这么多领导。
那次会议的议题很简单,就是让大家把现有的业务都转到网站上去,线上线下结合着做业务,而我们部门作为网站营销资料的起草人,要负责起对公司所有部门的培训,让大家明白这网站到底是什么。
彼时整个公司做这块业务的只有三个人,我的部门经理T,我,和一个做业务的D,需求是我们的,技术是外包的,外包团队的总负责人还是公司高管的亲戚,懂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多么可怕的局面。
大老板说要搞培训的时候,部门经理T没有做声,反而是我接下了这个任务,我觉得让人明白如何操作网站是个非常简单的活,我不明白为何当大老板望向T时,T却低下了头。
我像拿到了尚方宝剑,风风火火地给其他部门搞培训,结果换来的基本都是冷漠脸:不理解,不接受。
不接受到什么程度呢?
公司的业务部门谈业务的时候,拼了命地介绍我们其实做传统业务也做了十几年印钞厂招聘,不是互联网公司。每当介绍起网站总是小心翼翼,似乎像做了一件什么丢脸的事,生怕客户拍屁股走人。
要不是大老板开了会强调这一点,可能他们压根就不会想起介绍网站这回事。
T经理是大老板的得力干将,也算是当时公司少数几个懂得大老板理念的人,他安慰我说,不要对培训抱太大希望,现在只能从实战入手,看看其他部门有没有同路人。
彼时的公司一片混乱,大老板总是动员全公司为我们服务,可是自己定的事情,又总是自己推翻。大家表面上说着好好好,却每天向我们部门经理T问为什么,每次让业务人员按照网站规程去上传资料,得到的回应通常有三个:
为什么?怎么做?做这个有啥意义?
言外之意,没这个网站他们一样做业务,有这个网站反而加了量,没有加价。
所以几乎每个部门向大老板反应工作情况的时候,基本都在说一个观点:网站各方面都挺行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务系统,朱青阳就两个地方不行,那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彼时整个公司知道产品、技术、运营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的,不超过5个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大老板本人。我们部门的同事D跟我说他的工作就是个传话筒,每个人都在跟他吐槽工作有什么问题,然后他再去找外包团队修复。
我说你这有点像产品经理的活,他问我,啥是产品经理?
所以想做出一个网站简单,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想用这个网站就难了,没有一个运营团队简直就是灾难。
最后说着说着,三人成虎,大老板自己也觉得1.0版本的网站不好用,决定再找一个团队做改版,要改的像点样子。
念头一起,大老板不再强调要使用网站做业务,于是1.0网站就彻底荒废了,连有没有人注册都无人关注,更别说PV,UV,DAU这些指标,根本没人在乎。
随着1.0版本的落幕,负责该项目的T经理也调离了岗位,阴差阳错之下,我成了部门经理,接手了一期网站的改版任务。
当时我很苦恼,因为我清楚,问题不在产品上,但要改变局面,做成这件事,需要一个布局。
到底是运营带动产品,还是产品拉动运营?在这样的传统公司,这并不是蛋鸡问题,运营必然要先行于产品,这已经是我们花了1年总结的教训,我不能再重蹈覆辙。
然而这些事情在圈内人看来,不过是入门的事情。也就是说,当时的公司,其实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没做好转型的准备,这个“势”还没出头,事情自然就会失败。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进产品,而是如何营造一个合适的时机。
简单来说,我需要一批人,懂规则的人。
T经理走的时候,部门已经有了一些小伙伴,但都是一些接触岗位不久的新人,还有待培养,思来想去,上任之际,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位:创业型部门,创业型团队。我也为这个团队定了两个短期目标。
一个是让老板明白互联网公司的玩法和结构,另一个是要建立一支技术团队。因为就这个平台的复杂程度来讲,没有懂技术的自己人肯定是不行的,早晚会出问题。
于是整个网站的成败,已经从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的探究,转到了人的身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公司的员工,尤其是那些对现状不太满意的员工,到底是想干的事公司没有,还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像我们这种小公司犹如过江之鲫,公司招我的时候,HR是H姐,面试的时候人事行政部全员出动,就差个司机我没有见过。后来我做部门经理的时候,整个人事行政部除了经理,已经换了一批人,小公司的人员流动率超越了你的想象。
很多人来了,还没认识,就已经走了。
而公司的人员素质,普遍良莠不齐,我和很多员工聊过,80%的人觉得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是有这么一份工作,先干着,再找机会,到一个钱多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业绩做参考,也没有评价的体系,想像曹操一样,看一眼就知道刘备是英雄,我自问做不到。
我只能寻找那些觉得部门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与他个人的发展方向比较契合的人病王毒妃,这些人将是重点培养的目标。
“让岗位与我有关”,是我用人的不二法则。
我向HR提招人需求的时候,他说他不懂,让我自己筛简历,他负责约面试,我觉得挺绝望的。我筛好了,他又说要的工资都太高,不符合公司的标准。
那时候的我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成手突然出现,做我的领导,告诉我这事儿该咋干。我建议大老板请一个顾问,或者挖一个高管,大老板表示这事儿太有难度,顾问张口就是几百万,高管更是看不上我们这一亩三分地,人才还得从自己人里面选。
后来的经验告诉我,创业型团队的骨干确实需要自己培养,想着天上掉下个救世主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每次提完这事儿,再回到部门,看着手底下几个90后的年轻人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的压力非常大,我告诉自己,就算整个公司都不知道事情怎么做,我也不能躲,因为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得为大伙负责。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我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我写了很多文章,有很多是关于共享单车的,因为我非常喜欢摩拜的运营思维:先干,先占领,早布局,早撤退。抓主要矛盾,找MVP,这是转型和创业中的企业最该干的事,却也是我们最缺的东西。
我先自作主张把部门调成了产品和运营两个方向,每次向大老板汇报的时候,就从这两个方向汇报,捎带着去提招技术人才的事情,期间和大老板冲突了几次,老板听不进我说的话,就关注我们的新网站何时能上。
我跟老板谈聚焦,业务不要发散,先把模式转通顺。老板跟我谈发展,谈可复制,谈全球化战略,谈做大做强。
我跟老板谈定位,抓住主要业务,先让老团队升级。老板跟我谈创新,谈无所不能,谈公司生存瓶颈,谈乱中有序。
话不投机半句多,你懒得听,我懒得说。
有次大老板请全公司的中层吃饭,酒桌上大家纷纷敬酒表态,要和大老板干一辈子,我望着一桌又陌生又熟悉的人,没言语,那天我喝了很多酒,坐在末班的地铁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公司上了市,中国红,大条幅,一片欢天喜地,恍惚中也不知是过年还是上市,而我是坐在台下拍手的人。
18年春节的时候,大年初几我还在走亲戚,大老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问我:你说我们是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呢?
我说是什么公司不要紧,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您的规划,只有互联网的架构才能把网站运营起来。
大老板说他要思考一下,我挂了电话,打开了亲戚家的门神州奇侠,满脑子都是刚才大老板说的话,以致于忘记了拜年,受了一通数落。
此时距离一版网站上线,正好走过一年,觥筹交错王安旭,鞭炮声声,我感觉好事会随着2018年的春天一同到来。
上了班开全员大会,大老板没再提线上线下的事情,他说:“以前我只当互联网是一件工具,影响不了公司的工作方式。现在我觉得,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我们想改变业务状况,就要先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我以为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了效果,可后续的发展谁也没有想到,大老板为了打造团队凝聚力李敖语妙天下 ,开始搞起了企业文化。
定使命,定愿景,定目标,定口号,定很多事情,公司要定,每个部门都要定,不仅要重视企业文化,还要去参加一个培训,增进团队的凝聚力。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修真魔皇,我在中层会明确反对了大老板形而上的激进做法,无效,未果,甚至被大老板当成反面典型在很多会议上重申,我有点失落。
前前后后的博弈中,公司一位中层被迫离了职,讨论部门归属的时候,虽然我很缺人,但我没有表态,也不想接,心里很难受。
于是我请了长假,去了巴厘岛。
我想过很多次要走,趁着还不算太老,努努力落月江湖,去大公司看看。但又总觉得自己毫无建树,似乎也没有去大公司的资本。
简历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我觉得这个平台有着一个先进的模式,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这两年间不断成长,和我们的模式越来越像,这个模式迟早会成为一个生态,这样的机会人生可能不会遇到几次,就算我做不成,我希望能看到有人做成。我现在更擅长做小公司的业务定位及运营体系梳理,这种DNA似乎注定与大公司八字不合。
我又无数次告诉自己算了,我还是要把我的所学所思在这个平台发挥出来八宝盒,或成或败,不能留下遗憾。
暴雨如约而至,看海的北京,地铁格外的喧哗。站在拥挤的人群中,听着大家讨论产品、研发、销售,看着每个人专注的样子,我有点羡慕。
此时产品和技术部门已经独立,我的部门和职位也是一变再变,面对的局面也越来越复杂。然而越走进高层,越会发现公司的天花板,也就越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丧丧丧丧丧没有燃的日子里,我为我的坚持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我收获了很多体会,也收获了一番成长。8月,2.0版的网站就要上线,也算是可以写进简历的一个成果。
在创业与转型的小公司里,每位骨干成员都有着自己的悲欢,他们书写着这个公司的历史,他们面对变化,面对发展,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态度与能力,才是这个公司实打实的企业文化。
喊出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都称之为画饼。
做事的态度,才是值得追随的信仰。
愿心怀梦想的你,有一份自己寄托。
敢做,敢当绝品小村医。
END
图文编辑 | Zz
图片来源 | Jocelyn Tsaih
投稿邮箱 | 307077025@qq.com
稿费报酬 | 文章的全部打赏

时代的镜子|心中的故事
石油丨运营丨时评丨杂感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