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核爆炸五月风俗文物寻微-兿庫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221
五月风俗文物寻微-兿庫

点击兿庫关注| 艺术交流 让生活更精致
本文转自 扬之水考古汇
摘要:五月古有“恶月”之名,却因此蔚出一片节日风景,宋人诗云“恶月多忧畏,阴爻足备虞”,正说出古人倚着自然之节奏而安排生活的乐观与智慧。本文举出相关的几件出土与传世的文物,并为之揭示名称,使五月风俗增加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清顾禄的《清嘉录》记苏州岁时风俗与风物,是久被人们喜爱的一本书。其卷五记五月风俗,第一事便是“修善月斋”,然后解释说:“案《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屋’;潘荣陛《帝京岁时纪略》‘京俗,五月不迁居,不糊窗槅,名曰恶五月’;吴俗称善月,盖讳恶为善也。”《荆楚岁时记》出自南朝梁宗懔,潘荣陛则是清人,而所云风俗上溯还可以至汉乃至先秦,如应劭《风俗通义》中的记述,所谓“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又日不得曝床席荐”,等等。可知这一习俗历时之久,虽然人们很早就并不深信①。
既以“恶”为名,五月里的行事便多以却鬼、辟邪为主题,而因此生出许多可喜。顾氏所记种种都很有趣,并且几乎每事都有着古老的渊源,尽管在长期的演变中愈失本意,而差不多都在镇恶的题目下延伸为应节的纷纭之华丽。
五月里的风俗,自以端午最热闹。端午也作端五,便是以五月初一为端一,然后依次数下来单挑门。端午的赛龙舟、裹角黍、饮雄黄酒等不必多说②,取镇恶之意者如制蒲剑蓬鞭悬于床户以却鬼,做雄黄荷包系襟带间以辟邪,门楣贴五毒符,小儿系各式符牌,等等。行之久远的又有长命缕。《清嘉录》卷五“长寿线”条云:“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结五彩索系小儿臂上黑帮盛世,即古之长命缕也。’诗曰:‘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缠臂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陈锡波。”彩丝系臂的风俗已见于汉代。吴淑《事类赋注》卷四“彩丝通问遗之情”句下引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问遗。”又高承《事物纪原》卷八“五彩”条:《风俗通》曰:五月五日王宗景,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又曰:示妇人蚕功成也。”③可知它的用意本是免灾辟邪,此外尚有夸示妇功之意,辟兵缯、长命缕的多方命名,且又意存祝福。初唐戴孚作《广异记》,其“王璿”一则云:“唐宋州刺史王璿,少时仪貌甚美,为化狐所媚,家人或有见者,风姿端丽,虽僮幼,遇之者,必敛容致敬,自称新妇,祗对皆有理,由是人乐见之。每及端午及佳节,悉有续命物馈送,云:‘新妇上某郎某娘续命。’后璿职高,狐乃不至,盖其禄重,物不得为怪。”五彩丝即续命物之一也。新妇是媳妇的谦称,“新”字乃可以一直用下去,而并不止于新婚。狐仙的乖巧惹人欢喜,恶月里其更是在在递送善意。又一则“贺兰进明”与此情节相似,狐新妇亦“状貌甚美”,“至五月五日,自进明已下至其仆隶,皆有续命物,家人以为不祥,多焚其物,狐悲泣云:‘此非真物,奈何焚之!’其后所得,遂以充用。”据今人研究,早期狐怪小说中的狐原是暗指胡人,这两则也讲的是胡汉通婚的故事④。若此说可以成立,那么狐的隐喻该是以一种集体记忆的方式不经意地影响于小说的叙事情节。不过此中的精采倒是在于利用一点琐细行事写出狐仙令人怜爱的明慧和善良。此非说端午,而端午故事在这里竟是显得风情万种。
续命缕又称作“百索”、“百索线”,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中录有“百索线一结”⑤。一结,当即一束。只是地宫里没有发现与它对应的实物。端午风俗也传至东瀛,日本正仓院藏一件曾用作结系百索的木轴蓝色水玲珑,它在《天平胜宝八岁六月二十一日献物帐》中记作“百索缕一卷”,其下注云:“画轴。”⑥枣核形的木轴长约一尺,中间的内里用榫相接,两端以绿地红花的晕为饰,“画轴”之“画”,即此之谓(图一)。天平胜宝八岁即公元756年,亦即唐肃宗至德元。

图一 百索缕画轴 日本正仓院藏
宋代百索也有制作的细巧,而打一个同心结,绣一对鸳鸯,便有了另外的文章可作。南宋蔡戡《点绛唇·百索》:“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鸯并。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见谁信、玉腕宽尽,却系心儿紧。”⑦前引《江乡节物词》‘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可知此意此情自有传承。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资料室藏一件清缂丝博古挂屏(图二),宽50厘米,高86厘米⑧,挂屏左边一具兽耳衔环长颈瓶,里边插着海棠和枇杷果,侧边横一柄甩着长流苏的如意,旁边又一个犀角杯。挂屏右边是须弥座托起的海棠盆景马文才你欠抽,上有钟馗持剑,小鬼持戟,戟上悬着磐和双鱼,便是“吉庆有余”。下方一盘一瓶,盘子里放着桃子、荔枝和葡萄。瓶上覆草和山石,草上有蛇等五毒之属。挂屏左下方一个束腰五足带托泥的栏杆座,座上有水浪托着的一大一小两只船,大船上挑出弯弯的闹竿,舟侧隐约一树高枝。挂屏右下角有一件叠胜和两件佩饰。下端中心两个线缕,其一上面插榴花。挂屏上面的各组图案差不多都与端午节物相关,虽然它的保存状况不是很好,不过识不太真切的若干物事,依全幅表现的情景而论,仍可以约略推知。如大船之侧的一树高枝似是艾叶,和叠胜成为一组的佩饰当是端午日戴的佩符,两个线缕应即百索缕。如此,这一件作品似可命作“缂丝端午景挂屏”,而它原是一件与时令相应的室内陈设逆天邪主。

图二清缂丝挂屏 原中央工艺美院藏
端午节用作辟邪的佩符有各种式样,自家佩戴之外,且相互赠遗,其情景亦如长命缕。各式佩物又可以大略别作两类,其一属小儿,而多半是系在后背;其一属女子,而多是悬于钗头。《金瓶梅》第五十一回曰:“李瓶儿正在屋里,与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绒线符牌儿,及各色纱小粽子儿,并解毒艾虎儿。”明人《如梦录》“节令礼仪纪”一节说五月初五端阳节里,小户人家“用红黄夏布、纱扇汗巾巧作各样戴器:皮金小符、五毒大符、小儿百锁、陶线绒缠背牌”。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条:“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又《清嘉录》“健人”条:“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健人,又名艾人,而艾人的名称出现得更早。《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是艾人乃悬于门户。宋人又称它为豆娘儿。宋无名氏《阮郎归·端五》;“门儿高挂艾人儿。鹅儿粉扑儿。结儿缀着小符儿。蛇儿百索儿。/纱帕子,玉环儿。孩儿画扇儿。奴儿自是豆娘儿。今朝正及时。”⑨掉着豆娘儿的口气细说自家形容,颇觉得唇吻亲切,仿佛吹口气这豆娘儿就活了。其时艾人又或作成张天师的样子,南宋刘克庄《艾人六言二首》之一“不惟宝剑冲斗,亦自高冠切云。令祖岂非艾子,先师莫是茅君”⑩,即此。又或是仙人骑虎,项安世《次韵和黄江陵重午二绝》“门前帖子虫书小,壁上仙人虎脊高”?,是也。
艾人多用于悬门户?,这时候用于缀在钗头的节物乃有五色珠儿结成的符袋。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讲述重午宫中故事曰:是日“内更以百索?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南宋崔敦诗作《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词》,为皇后阁所作六首之一云:“玉燕垂符小,珠囊结艾青。”
玉燕,指钗。南宋韩淲《重午》诗:“年年重午泛菖蒲,儿女搔头亦篆符。忍复研朱如羽客,懒能切玉醉狂夫。长歌楚些冤何有梁冬哥,却忆山人讽己无。田里萧萧方渴雨,小轩清望老怀孤。”?“研朱如羽客”,即朱绘张天师之类。虽乡居清境,而重午时节“儿女搔头亦篆符”也。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发现的一件金钗,出土时插在墓主人发髻一侧,钗梁缀一个3厘米见方的罗制小袋,小袋外面是小珍珠作的网罩?(图三)。墓主人右手持桃枝,桃枝上边系着两个粽子。可知钗梁悬缀的便是所谓“珠囊”、“钗符”,亦即端午时节佩带的节物。至于小儿戴的符牌,则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焯”款《端阳戏婴图》(图四)?。而艾人在清代情形又有了变化,依《清嘉录》所述,当日贴门楣、贴户寝者有天师符、五毒符,艾人或曰健人因作成缀于繁缨下边的骑虎小人系在钗头,而别成一幅端午景。

图三 钗符 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

图四《端阳戏婴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贯穿整整一个五月的镇恶之物则是钟馗画。《清嘉录》:“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其下考证来源甚详,又曰:“胡浩然《除夕》诗云:‘灵馗挂户。’则知古人以除夕,今人以端五,其用亦自不同。”
钟馗故事是近人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刘锡诚《钟馗信仰与传说》考校之详差不多可以算作一部小史?。石守谦《雅俗的焦虑:文徵明、钟馗与大众文化》?,则说到明代文人对钟馗的另一种方式的接受。《钟馗信仰与传说》总结了此前的研究成果,认为钟馗斩鬼之说最早出现在晋代的《太上洞渊神咒经》,而唐代斩鬼的钟馗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并且在玄宗朝进入宫廷,至沈括《梦溪笔谈·续笔谈》,钟馗故事以更加丰富的情节而变得完整。不过在宋人的记载中,钟馗的当值均在岁末——多半是在跳钟馗的傩舞中领衔,又或作成画图悬于门户,至清代却又兼了端午,只是不大活跃于传统的驱鬼之傩,而是专在图画里用作祛邪镇恶。
不过大家的讨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一幅辽代的钟馗捉鬼图。图绘在河北宣化7号辽墓墓葬前室的门楣上端,墓主人张文藻卒于辽道宗成雍十年,即公元1074年,而于道宗大安九年,即公元1093年改葬今址,这也就是作品的创作年代,而它正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钟馗图,也是目前我们所知最早的时代明确的一例(图五)?。画面中部漫漶一块,依保存大抵完好的部分来看宋山木,小鬼有四,其一手持拍板吴立胜,余持戟、棒之类,钟馗则戴着漫画化了的局脚幞头——后世他每戴一顶插着一对朝天翅的纱帽,或即由此而来。钟馗捉鬼图安排在墓室中,好像是为鬼驱鬼,这里的取意该是辟邪镇恶。《金瓶梅》第六十五回备述西门庆为李瓶儿举丧之详,道“四七”的时候有锣鼓地吊,演《五鬼闹判》、《张天师着鬼迷》、《钟馗戏小鬼》,与这里的意思是差不多相同的。

图五 钟馗捉鬼图 宣化辽墓壁画
钟馗的兼值端午究竟始于何时,目前似乎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人们讨论所引的材料几乎全部集中在清代,其实有关的图像已出现在清代之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人《夏景戏婴图》(图六)?和兴白花油,绘湖畔一带石栏,栏内的柳荫下有山石,傍着山石有一树榴花。石桥边两童子戏蟾,山石前一童子摇宫扇,一童子擎荷,背上戴着虎头符牌的一个童子手举榴花。又有两童子抬案,案上一大盘角黍,一大盘樱桃水果,又酒注一,酒杯一,蒜头二,小虎儿一,又小小一方圆毯,上有持剑的钟馗(图七)。图中所绘均是端午故事,案上酒具当是为饮雄黄酒而备,擎荷童子戴虎头符牌,可以和前面举出的《端阳戏婴图》同看。《夏景戏婴图》原是清宫旧藏,其断代并不十分可靠,以人物神态和服饰来看,此幅作品应也是出自明人。图题“夏景”,是五月乃仲夏之月也,因此常把它嵌在夏日行事中。元稹《表夏十首》即说到“灵均死波后冷君虐妃,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前引吴淑《事类赋注》卷四“彩丝通问遗之情”,原也系于“夏”之部?。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红硃雄葫芦,小儿佩之,广岛核爆炸宜夏避恶。”端阳节的“避恶”也同“宜夏”合为一事。
五月顶了“恶月”的名字,却反而蔚出一片节日风景。南宋项安世《重午记俗八韵》:“菰饭沾花蜜卡朋特乐队,冰团裹蔗腴。油淹枯茹滑,糟闷活鳞濡。晌篚争门入,瘟船出市驱。屑蒲形武兽,编艾写髯巫。朱揭横楣馄,黄书闯户符。辟邪钗篆蹙,解厄腕丝纡。恶月多忧畏,阴爻足备虞。更闻因屈子,送动楚人吁。”?末一韵先有元稹把这一番意思表达得好,即《表夏十首》中的“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而所谓“阴爻”,乃与阳爻成对也,于是有交错有变动,有了倚着自然之节奏而安排生活的乐观与智慧,于是我们看见了由“恶”向“善”转变之奥秘。食角黍,作艾人,悬钗符,系百索,虽“恶月多忧畏”,而我持阴爻之变可以变忧为乐也。恶月里,便因为镇恶而挤满了五彩缤纷的欢乐。

图六《夏景戏婴图》

图七《夏景戏婴图》局部
注释:
①《史记·孟尝君列传》曰田婴之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日:‘五月子者李婷宜,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日:‘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日;’子休矣。’”《论衡·福虚篇》即举田文事日曰“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吴淑《事类赋》卷四“田文以高户获举,胡广以流瓮复生。彼镇恶之与纪迈,王凤之于信明。并兹辰之诞育,咸垂世而扬名”,亦同此意。镇恶即王镇恶,事见《宋书》卷四五;信明,崔信明也,事见《旧唐书》卷一九〇。王凤,汉元帝王皇后之兄,后封阳平侯,《西京杂记》卷二:“王凤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举,曰:‘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八哥学舌。’其叔父曰:‘昔田文以此日生,其父婴救其母曰勿举,其母窃举之,后为孟尝君,号其母为薛公大家,以古事推之,非不祥也。’遂举之。”
②裹角黍的起源似乎南北有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云:“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角黍“盖取阴阳相尚苞裹未分散之象也”;“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彩,皆汨罗之遗风;吴歌云‘五月节,菰生四五尺,缚作九子,计止南方之事,遂复远流北上”。按五月是仲夏之月,《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郑注:“争者,阳方盛,阴欲起也。”日长至,即夏至。《初学记》卷四引周处《风土记》日:“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以菰叶裹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
③按关干五彩辟兵,类书所引《风俗通》,尚有其他不同说法,如《太平御览》卷三一:“五月五日,集五色缯辟兵。余问服君,服君曰:‘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织麦悬于门,以示农工成,传声以襞为辟兵耳。’”麦,麦茎也。据此,则“辟兵”原是“襞”之讹。又夏至也有著五彩辟兵及免厉疫之俗,见《太平御览》卷二三引《风俗通》,后世或将二者合一,而一并归于重午。
④王青《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78一281页。
⑤韩伟;《法门寺地宫唐代随真身衣物帐考》,《文物》1991年第5期。
⑥宫内厅:《正仓院宝物·3·北仓》(III),每日新闻社,1995年,第20页。
⑦唐圭璋;《全宋词》册三,中华书局,1965年,第2018页。
⑧《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织染卷》,图四五九,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⑨《全宋词》册五,第3674页。
⑩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册五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452页。
?《全宋诗》册四四奶豆腐的做法,第27322页。
?其时亦有为佩者,如宋吕原明《岁时杂记》“带蒲人”:“端午刻蒲艾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说郛》,宛委山堂本六九。又北宋王仲修《宫词》“艾虎钗头映翠翘”。《全宋诗》册一五,第10198页。
?《全宋诗》册五二,第32590页。
?周迪人等:《德安南宋周氏墓》,图版六:3,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婴戏图》,图一二,台北故宫博物院,1990年。按悼是苏汉臣之子。
?刘锡诚:《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第七章,学苑出版社,2002年。
?石守谦:《雅俗的焦点:文徵明、钟馗与大众文化》,《美术史研究集刊》,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2004年第16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辽墓》,彩版二五,文物出版社,2001年。按报告把它称作“五鬼图”,是把钟馗也算作鬼之一了。
?《婴戏图》,图一七。
?又北宋周彦质《宫词》“不宜夏景销酥腕,似觉新来百索宽”。《全宋诗》册一七,第11298页。
?《全宋诗》册四四,第27252页。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6期)
作者:扬之水
责编:岑蔚
谢谢欣赏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文章
黄山八面厅 东阳木雕的顶峰杰作 |守成与创新-实用走向审美的承载
道在器中-玉器篇|道在器中-雕漆篇|道在器中-家具篇
小原流·手绘专题(一)|小原流·手绘专题(二)|小原流·手绘专题(完结篇)
桃花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芳华不孤单 · 美人图传之二桃风 暖红了流泉

-欢迎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号-
《艺库》爱生活,爱艺术,鉴藏资讯
艺术交流,精致生活分享!
艺术鉴藏 珍贵藏品交流,姜次郎请加微信号:yiku77兿庫∣爱生活 爱艺术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