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俊杰费县古稀老人被誉“活字典” 【点赞】爱岗敬业退而不休-费县广播电视台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317

周盛俊杰费县古稀老人被誉“活字典” 【点赞】爱岗敬业退而不休-费县广播电视台

周盛俊杰

在临沂费县,
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
在职期间,
他是人们公认的老黄牛式的党员干部。
退休后,
一如既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发挥优势奉献余热,
积极投身全县旅游宣传、红色文化挖掘、
颜真卿文化研究、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优秀退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这位老人,
就是费县关工委副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魏宝玉。

魏宝玉爱好广泛,书法、篆刻等样样在行。
爱岗敬业当标兵
他是一名老黄牛式的党员干部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魏宝玉对待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职工作40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魏宝玉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人们公认的“老黄牛式的党员干部”。
魏宝玉曾被下放县化肥厂当锅炉工人,但他对此没有一句怨言,始终认为“党员就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该在哪里发光出力。”当时,厂里没有现成的锅炉操作书籍,他就没日没夜地自己查抄资料,即使中秋和春节也呆在厂里挑灯夜读、刻苦钻研,最终编写出了八章数万字的《三回程锅炉操作笔记》。一次,妻子临产在即,魏宝玉仍执意要到厂里值夜班,妻子含着泪说:“人家老婆生孩子都是赶忙往家跑,你却偏偏往外跑。”魏宝玉只能愧疚地解释道:“夜里锅炉房容易出事,现在厂里人手不足,我又是生产排长,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从家里到厂里要走十几里的路,魏宝玉说这是他这辈子走得最漫长的一段路。次日清晨下夜班后,他一路小跑回到家,听着亲戚朋友的恭喜声,他哭得像孩子一样。
还有一次换班检查时,魏宝玉发现锅炉因膛底结焦堵住出口不能正常运转。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在停炉冷却不到2个小时后,就不顾众人劝阻,一把拿起浸透了水的麻袋披在身上,钻进仍然发烫的灰箱,用铁杵一次次地击捣结焦。由于冷却时间不够,灰箱的温度仍然很高,放在身上的湿麻袋很快就被烤干,魏宝玉的头发有的被烤焦,黄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手臂不停地往下滴,工友们都喊他出来,但他一边让工友递水进来浇在麻袋上一边继续,直到完全捣碎结焦才爬出来。这件事后来在厂里传开,工友们都称赞他是“不要命的魏革命”。魏宝玉却笑着说:“轮到我值班了,机器不转我们就不能工作,不去试着修一下,难道要回去睡大觉?”
正是凭着这种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魏宝玉在职40多年里,先后获得公社五好干部、地县民兵学雷锋标兵、省政协优秀文史工作者等各类荣誉称号50余次。
退而不休献余晖
他是一名退休后更忙碌的老人
2003年,年满60岁的魏宝玉到了退休年龄。身边的朋友都说他该在家里打打牌、钓钓鱼享享清福了,家人也希望他能多照顾照顾家庭,但魏宝玉却没有这样做。他考虑到自己长期从事旅游开发、颜真卿文化研究和红色资源挖掘等工作,担心突然抽身会影响这些工作的开展,于是主动请缨、身兼数职,先后参与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的筹建和《费县奇石志》编纂出版工作,挖掘、整理了费县琅琊颜氏发祥地和颜真卿的大量史料,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相关文章上百篇。熟悉他的人都说,魏宝玉是一个“大忙人”。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阅历,也让他成为当地的“百事通”。因为魏宝玉的无所不知,他曾被时任费县县委书记的尹长友誉为“费县活字典”。
2009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颜真卿文化,县里决定创办《费县颜真卿研究》季刊,魏宝玉任主编,创刊初期,困难重重。编辑部只有一名年轻工作人员,魏宝玉几乎担负起了从征稿、采写到编辑、排版、校对的全部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小小的编辑部编出了具有较高学术性和权威性的期刊,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身边的朋友不解地问:“办杂志到处求人写稿,也没有工资,还得倒贴交通费、电话费,你这是图的什么?”魏宝玉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但他心里却无比坚定:能让更多人了解颜真卿文化、了解费县,付出再多都值得。
2012年12月,为了编印新一期的《费县颜真卿研究》,魏宝玉放下在北京照顾小孙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回到费县,但是由于妻子身体不好,并患有20多年的冠心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在这期间操劳过度,不幸累倒住院。得知消息的魏宝玉心里不停地自责,儿子也多次打电话催促他赶快回到北京,但是新一期的刊物还在紧张地编印,手上还有大量的工作没有完成,魏宝玉只能“自私”地对儿子说:“你母亲由你暂时照顾,要是我去了北京这些工作就没人干了。”临近元旦,别人家里都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但是魏宝玉家里却显得有些冷清。
孜孜不倦老“关工”
他是一名关心下一代的义务宣传员
幼年艰苦的生活经历,让魏宝玉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格外热心。他曾满怀深情地说:“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不可能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关心下一代是我毕生回报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县政府工作时,魏宝玉走遍了全县的中小学,为解决教育问题奔走呼号,为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立下汗马功劳。他曾满怀深情地说,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学校有一间危房,不让一个儿童辍学。退休后,魏宝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为费县多家艺术组织的创建负责人,魏宝玉一直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长期参与青少年中华诗文诵读、感恩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活动。看到许多学生字写不好,魏宝玉心里非常着急,“汉字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不好好珍惜?”他积极呼吁,主动联系费县颜真卿书画学校、费县书画艺术学校,在全县开展青少年书画教育活动,邀请书画老师到学校现场教学,牵头举办了全县青少年书画大赛、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青少年书画展等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营造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浓厚氛围。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感恩教育,也是魏宝玉多年来一直致力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他积极邀请费县籍人民英雄孙伯启和抗大老前辈乔志学、傅泉等,为全县青少年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教育孩子们了解历史、珍惜现在。他还积极参与筹建辛锐烈士纪念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等,如今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更好地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魏宝玉自己购买了数码照相机,在68岁的高龄学会了操作电脑,建起了博客,每次关工委活动,他都扛着相机到场采集照片,回家后也顾不上休息连夜编发博文照片,宣传费县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目前己累计发表关工委内容的博文200余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逾古稀的魏宝玉,用自己温润如玉的品格和默默无闻的奉献,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道德的坚守和对下一代的关爱,书写在了蒙山沂水之间。
来源:齐鲁晚报

文章归档